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股利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股利共有4078項結果
心法與觀點

存股助理第183期︱論存股投資的戰略與戰術—長而優則短

存股投資人經常遇到的困惑是:長線投資策略與短線價差操作應該誰先誰後?您有沒有這種感覺,雖然很想長線投資,但股價抱上又抱下,之前上漲的時候沒賣掉好可惜!股價下跌時,資金卡在長線部位,沒有錢逢低買進好扼腕!

日期:2022-06-15

全球股市

美股重挫下台股進入萬6保衛戰...這波熊市何時是盡頭?高盛首席分析師:一張圖帶你看歷史經驗

編按:近日由於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飆升再創41年來新高,市場擔憂引發進一步緊縮貨幣措施,道瓊工業指數10日終場下跌880點,收在31392.79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116.96點,收在3900.86點。受連帶影響,台股13日盤中一度大跌逾400點;指數終場下跌389.14點,以16070.98點作收,進入萬六保衛戰。熊市毫無疑問的來了,但它到底要待多久?高盛全球投資研究部的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師和歐洲宏觀研究部主管,具有35年的研究分析師經驗的彼得.C.奧本海默表示,熊市是投資週期裡一個正常或甚至不可避免的部分,不過它們的持續期間和嚴重程度有天壤之別,端視熊市發生前的導火線與情勢而定,其中也包含估值在內......

日期:2022-06-15

台股

6月除權息旺季即將開跑,今年該上車嗎?存股達人周文偉曝持股清單:13檔金雞母出列

台股今年的除權息行情即將展開,但在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是否該參加除權息呢?專家建議選擇不受景氣影響的產業與公司,加上穩定的獲利與配息,就能提供長期穩定報酬。

日期:2022-06-15

台股

兆豐金合理價29.3元,套在40元怎麼辦?600張兆豐金大俠曝存股心法,買在高點也照賺

編按:兆豐金(2886)經歷防疫保單之亂、5月稅後淨損11.44億元,又被0056踢出成分股,股價自4月13日高點44.95元,至6月13日收在36.5元,2個月跌幅逾18%。「兆豐金還能存股嗎?」許多存股新手內心不禁忐忑,特別是套在40元以上的投資人更感恐慌,存逾600張兆豐金的存股達人大俠武林分享長期投資的心法,只要做好資金控管、閒錢投資、分批佈局,就算每年都買到高點,10年統計下來都還是獲利的。

日期:2022-06-15

台股

兆豐金打8折了,是時候買來除權息「賺股息」?合理價落點在這!達人給一表算「便宜、昂貴價」

防疫保單之亂,苦主之一兆豐金(2886)旗下兆豐產5月一次提足防疫保單預期最大損失36.54億元,讓兆豐金5月稅後淨損11.44億元,這是自2020年3月以來首見單月虧損;前5月兆豐金獲利66.16億元,每股純益(EPS)0.49元,從公股金控獲利王淪落最後一名。

日期:2022-06-14

焦點新聞

「國旅補助如給重症病人感冒藥」台灣人都出國了...晶華潘思亮:恐出現國旅熄火空窗期

「國人都出國了,但是因為簽證問題,外國人卻進不來,到時候可能會出現國旅熄火空窗期,」晶華董座潘思亮今(14)日在股東會後憂心忡忡地說著,呼籲政府重新開放外籍旅客入境免簽,觀光產業才有機會恢復疫情前的狀況。

日期:2022-06-14

台股

「台積電又不是阿里不達股票」680元一路向下散戶套在半山腰...為何買「好公司」卻受傷最重?

在兩週之前,阿水的週報就說:接下來選擇權就會不好做了。這句話是以買方的角度來說,不管是Buy Call/Put或者價差單,都會是如此。 上週週報的兩句重點: 1. 不要把資金一次打光,我自己也是會把想做在多頭價差的資金分兩筆下 2. 整個大盤在這邊太急著猜漲很容易被磨死。

日期:2022-06-14

傳產

看好疫後復甦力道 嘉泥日本旅宿事業虧損較前年縮小5成

「5月就看到日本旅遊復甦狀況,平均住房率超過5成,黃金週單日住房率甚至達8成,對比去年最低潮只有1成,成長是滿明顯的。」嘉新水泥董事長張剛綸今(14)日在股東會上,充滿期待地向股東報告旗下旅宿服務事業日本沖繩Hotel Collective的成效,語氣寫滿期待。

日期:2022-06-14

大盤解析及個股教學

【劉大】大盤下跌400點 反彈結束了嗎? 真正的反彈結束 你會觀察到兩個跡象!!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6-14

存股池追蹤

存股助理第182期︱存股池評價全部改以2023年預估獲利與配息為基準

時序來到6月,儘管存股池所追蹤的公司大多尚未除權息,但考量股價總是反映未來半年至1年的狀況,我們對存股池公司的評價,有必要進行修正,全部改以明年(2023年)所預估的獲利與配息當作衡量基準。這種作法,將會更貼近市場脈動,避免讓我們買到太貴,也比較敢布局具有成長潛力的公司。

日期:20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