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基金本身隱含有利率波動的風險,並非純粹的無風險投資,現階段投資人宜審慎調整股債比例,不應過於偏重其中一邊,並重視風險控管。
日期:2023-08-16
7年5班的房產專家喬王畢業後進入銀行,他在工作上表現良好「一年跳一級」,從高級專員、襄理升到副理。但,他不想一輩子捧金飯碗,31歲那年決定嘗試不一樣的事,去學房地產、美股投資。銀行出身的他比別人更明瞭房地產投資的眉角,當起包租公後、開設線上課程。2021年4月因為已有穩定被動收入,再加上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所以毅然離職,全心投入。
日期:2023-03-27
景氣不佳、利率走高,存股進可攻退可守的特性,吸引了愈來愈多的投資人跟進。如何找出優質定存股? 兩位知名存股達人,從自身的經驗與績效,告訴你今年的存股大計。
日期:2023-03-08
小時候家裡很窮,父母常常四處借錢以解燃眉之急,欠了一屁股債。當時年幼的我沒有太多記憶,只記得有段時間常常換地方住。後來父母親決定開自助餐做個小生意,剛好遇上台灣經濟最火熱的80~90年代,自助餐生意也越來越好,後來我們家不但還清債務,還邁入小康家庭。當時台灣經濟一片欣欣向榮,股市大好,全民炒股成了一股風氣,大家樂、六合彩等簽賭活動蔚為風潮,我的父母也成為熱衷簽賭的一員,把一大部分做生意辛苦賺來的錢,都貢獻給了六合彩組頭。當時我家隔壁鄰居就是組頭之一,每隔一段時間開著名車出門,回家時車上堆滿收回來的賭資;他們不需要工作,一家四口過著奢侈的生活。可惜好景不常,90年後,先是台灣股市泡沫破裂,台股加權指數從最高點的12,682點,竟然在短短8個月內崩跌了超過10,000點。隨著中國市場開放,台灣大量製造業外移,經濟前景立刻黯淡下來。隨後又遇上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及2000年網路泡沫等重大事件,先不談整個台灣如何,光是我的家庭和隔壁鄰居後來的際遇,就足夠戲劇化了。我們家自助餐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父母親又沒有正確的理財行為,導致生意收掉後,並沒有多少積蓄,父親只能找個大樓保全的工作,領著微薄薪資,母親則做些手工貼補家用。隔壁奢侈的鄰居後來聽說也過著困頓的生活,鄰居的兩個孩子,自然是我幼時的玩伴,其中一個後來甚至在家中上吊身亡,我到現在都還難以置信。現在距離當時已經過了30多年,我也在因緣際會之下成為一名專職投資人,對投資理財有比一般人更多一點的認識,再回顧這些往事,更加覺得感慨。「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直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如果我的父母,以及鄰居,他們在當時家中經濟向好之時,懂得對未來做一些規劃,縱使只是最基本的把錢存進銀行,現在都會過著不一樣的生活。他們正當年輕打拼事業的時候,恰好是台灣經濟榮景之時,當時銀行定存利率甚至是雙位數,所以他們即使完全不懂理財,只要固定存錢,退休之後可能也還能過得不算太糟。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處境可就更加艱難了,薪資長期停滯,物價持續上漲,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學習投資理財,幾乎可以斷定關於錢的煩惱,未來將如影隨形。所以我一直認為基本理財知識,應該納入國民教育裡面,讓大家及早認知這些事實,出社會後才能夠有正確的認知,並及早做理財規劃。撰文/臉書粉專「瀟湘夜雨」版主 巫明帆
日期:2023-01-17
物價數據顯示美國通膨壓力正在降溫,市場大感振奮,但聯準會官員頻頻釋出鷹派言論,使得股債市場出現反彈後的震盪行情,全球股市小幅回檔,而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在多空拉鋸下,未有明顯變動。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自二○二○年八月起,連續二十四個月上揚,帶動終端產品漲價,不過今年八月起月增率初轉負值,儘管十月和十一月仍小幅上揚,但增速顯然放緩。同時部分產業陸續出現裁員,可望緩解就業市場所引發的通膨壓力。
日期:2022-12-08
「感覺今年很辛苦,原來是破百年紀錄的行情!」一份剛出爐的數據,讓眾多資深的財富管理顧問發出了驚呼。
日期:2022-10-19
大家冒險投資金融商品,我想目的不外乎就是想用錢賺到更多錢吧,絕大多數的投資人應該都是希望透過股市可以在薪資以外獲得更多所得,至於部分已經有高資產的投資人,可能只求資產不要隨著通膨貶值就好,穩定獲利是最高原則。
日期:2022-08-26
理財達人郭俊宏退伍後就進入科技業,並開始投資。他幸運搭上科技業員工認股潮,認購自家公司,賺了7倍,也曾經做科技基金投資大賠70%。經歷過股市多空洗禮後,他開始保守投資,「我不再奢望一張股票可以賺7倍,投資只要一年獲利10%就好。」「我很懷念獲利7倍的時候,但很快就被打回現實,幸好,我學到了很好的觀念。」過著簡樸生活的他更體認到一件事:「明明我每月花費頂多3、5萬元,為何想靠投資賺幾千萬元?」於是,調整投資方式。現在,投資3檔月月配息基金,過著穩穩月領10萬元的半退休生活。
日期:2022-06-24
「離開職場後,我固定游泳、練氣功、TRX運動,還學插花;上午寫稿、看資料,沒事就與朋友聚會,許多朋友看到我都說氣色變好。」林奇芬48歲從理財媒體社長「退休」後,將重心從工作慢慢放回自己身上,不僅生活多采多姿,還更愜意自在。她將這樣的生活歸功於48歲前的自己,因為有儲蓄資產、經濟自主了,才能接受現在半退休生活「不穩定」的收入。
日期: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