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寶林茶室食品中毒事件真相尚未釐清,此文僅談米酵菌素,不指事件真正原因。
日期:2024-03-28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大規模食物中毒,截至週三(3/27)為止已有11人中毒,造成2死、4人搶救中,這起集體食物中毒案引發人心惶惶,民眾迫切想知道「致命元凶」,衛福部晚間初判米酵菌酸可能性大。針對有民眾從用餐時間,到發病的時間僅數小時,台灣流行病學專家、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推測,「健康年輕人因食物中毒往生,則所食用的毒素不是巨量、就是劇毒。」她強烈建議,衛生單位在調查食安事件時,隨時要保留有可能是「人為蓄意破壞」的思維,直言這並非危言聳聽,以免發展成國安事件。
日期:2024-03-27
台北市遠東百貨信義A13的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目前累積11例個案,2位過世、4位加護病房、1位在普通病房,4位是輕症返家休息,另外還有2位通報中還在確認中。衛福部食藥署周三(3/27)定調為重大食安案件,晚間衛福部出面說明已於傍晚召開專家會議,會議中的專家推測應是毒素引起,初步認定米酵菌酸 (Bongkrekic Acid)可能性蠻大。
日期:2024-03-27
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年報中顯示,女性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第1位的是乳癌,而且已經多年連續蟬聯女性惡性腫瘤發生率首位。一般女性25歲以上,即有可能步入乳癌發生的年齡,臺灣乳癌發生的高峰期為45至69歲,平均比歐美早了大約10歲。
日期:2024-03-25
蘇丹紅食安風暴越演越烈,除了一開始的辣椒粉,到咖哩粉、甚至是胡椒粉、沙茶醬等調味料都淪陷,幾乎等於所有人都可能吃到。由高雄津棧公司違法進口含「蘇丹紅」辣椒粉2萬1035公斤,其中8988公斤被製成沙茶醬等55款相關產品,銷往下游139間餐飲店,許多知名業者都中鏢。對此,行政院長陳建仁周二(3/12)表示,在1個月內完成所有的含有不法辣椒粉成分的成品都能下架,確保國人的食安。請法務部對不法廠商一定要嚴加查辦,杜絕這樣事件再次發生。蘇丹紅辣椒粉風暴延燒,食藥署週三(3/13)祭出兩新制防堵,署長吳秀梅表示,檢出蘇丹色素的中國製造出口商都全面「無限期禁止輸入」,也就是被檢出蘇丹紅的21家業者,永久禁止輸入。其次是未來邊境驗出含有蘇丹紅的食品,將全數沒入銷毀,不可退運,預計法規研議完備後,最快下週實施。而《今周刊》整理中鏢產品與受害廠商清單,讓讀者一次能掌握。
日期:2024-03-13
編按:毒理專家招名威教授在發現母親罹胰臟癌後,傾注全力和她共同抗癌,一路相伴、細心照顧。因為母子感情太過親密,在母親離世之初,他幾乎無法承受這巨大悲傷,只能在日後,透過各種方式,慢慢梳理、轉化自己的情緒。 照顧罹患重病的家人時,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在病人身上,而疏忽了照顧者可能承受的焦慮、悲傷、壓力、悔恨與諸多對生命的不解。透過作者回憶母親生病、治療、離世的過程,或許我們也能鼓起勇氣,回頭面對自己曾經逃避的悲傷。 這悲痛就像一道傷口,當我們刻意遮掩,可能表面上看來平靜無波,但一輩子都無法痊癒;若我們願意勇敢掀開,或許一時之間會血流如注、劇痛難忍,但它終有結痂、痊癒的一天。
日期:2024-03-12
他不僅是臺北醫學大學最年輕的院長,也是臺灣第一位非醫學背景出身的牙醫學院院長;同時將工程背景與醫學跨域整合,於2006年成功開發出臺灣第一支人工牙根品牌;也是醫學大學第一位榮獲國科會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及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的得主。在北醫大,時任主任的歐耿良帶領生醫器材研發暨產品試製中心,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進行生醫器材研發轉譯,包括3D生物列印,建立完整的生醫器材及生物性3D列印系統。這一項技術,讓歐耿良締造全國生技類最高金額技術授權案、國科會投資報酬率最高技轉案,也成為臺灣第一家從學界衍生的生物3D列印新創公司董事長。 跨足學界和業界的歐耿良,在學術研究、研發與技轉上的殊榮不勝枚舉,但坐在汐止科學園區、帷幕大樓辦公室內的他,談及創業過程,卻好似在講別人的故事般輕鬆,甚至淡然的說:「第一名或最年輕,對我來說那一頁已翻過去,已成歷史。」
日期:2024-03-06
知名歌手張洪量2008年和立陶宛籍體操選手吉卡特麗娜瑟爾烏(Jekaterina Servut,暱稱Kate)結婚,育有一對子女,Kate在2021年底因肝功能惡化,於高雄長庚醫院進行換肝手術成功。不料傳出她在換肝1年後因肝臟發生異常,於2022年不幸病逝,而張洪量去年在馬來西亞舉辦演場會,提到妻子時數度泣不成聲。根據榮總衛教資訊,肝臟移植手術的成功率大約7到9成以上,成功率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受贈者當時病情的穩定度。如果病情危急,相對的手術風險就會高,成功率就比較低。如果手術一切順利,又沒有排斥、感染或其他併發症發生,平均在3週到1個月內就可以出院。
日期:2024-03-04
大腸癌發生率一直高居十大癌症首位,直至今年才退居第二。大腸癌治療包括手術、化放療等,易出現副作用,影響患者治療意願。透過中醫輔助調養,能減輕治療時的不適、順利完成療程。
日期:2024-02-21
來自生醫界的年輕學者,從美國帶回聽起來很「科幻」的「器官晶片」技術,在新創領域披荊斬棘。從化工、生醫到跨足半導體,很難用單一學術領域框架陳冠宇,他不設限、斜槓的特質,走出不尋常的研發之路。
日期:202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