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法官制今年初上路,幾起判決卻引發「重判」質疑,司法院院長許宗力評律師為「一團散沙」。面對種種問題,這條司法重大改革之路,該如何平穩走下去?
日期:2023-11-22
2023年元旦起只要符合遴選資格,人人都有可能成為「國民法官」,即將被選上成為全台灣第一批的6位「國民法官們」,將審理首宗位於台中業務員砍殺同事的重大刑案。這些法官在參審案件時,公司必須給予公假並支薪,而且還可以日領3000元的薪水。到底什麼是國民法官?遴選的條件又是如何?被選上了能不能拒絕呢?
日期:2023-01-13
《國民法官法》於二○二三年一月一日正式施行,司法院為此已舉辦上百場模擬法庭「熱身」,從模擬法庭的經驗中,司法院與各方專家也歸納出制度實施後將面臨的四大挑戰。
日期:2022-12-28
大家即將和2022年告別,邁向2023新的一年,自元旦起有許多新制需要特別注意,除了勞工新制、交通法規之外,滿18歲就視同成年人也將正式上路,到底有哪些與生活相關的新規定呢?這次今周刊整理相關新制懶人包,提供民眾參考。
日期:2022-12-26
更新時間:2020/07/22 10:09編按:歷經30多小時的表決大戰,立法院臨時會院會今(22)天三讀通過國民法官法,讓成為國民法官的民眾,與法官共同審判特定刑事案件,並一起決定被告有罪與否及刑期,預計2023年上路。
日期:2020-07-22
本週起,立法院召開臨時會,計畫在臨時會期間,通過司法院推出的《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人民有望自2023年起擔任法官,展開台灣司法制度劃世代新頁。但《今周刊》詢問台北律師公會對審判制度看法,逾四成律師支持「參審制」,卻也有30.6%律師挺陪審制,顯示社會對審判制度走向,仍無明顯共識,綜合兩種制度的「混合版」法案,真能帶台灣航向真實的「司法改革」之路嗎?
日期:2020-06-29
台灣不時出現讓社會譁然的「恐龍」判決,很重要的因素在於,民眾不理解審判內容,法庭內也聽不見民眾的聲音。讓人民參與審判,將可望提升台灣司法的民主正當性。
日期: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