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職安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職安共有105項結果
焦點新聞

未接種沒快篩勞工無法上班 雇主可不給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期大規模施打疫苗,並要求如幼兒園、補習班等從業人員應接種疫苗14天後,或提供篩檢陰性證明才能工作,有勞工詢問如果未能接種疫苗、未能如期篩檢致使無法工作,雇主是否應也要給薪?不過,勞動部表示,指揮中心要求部分行業從業人員要符合相關規定才能工作,不可歸責於雇主,因此若未能符合相關規定致使無法工作,不強迫雇主給薪。

日期:2021-08-19

職場

颱風期間進行餐飲外送服務可能違反職安法

「烟花颱風侵襲台灣期間,出外覓食不易,餐飲外送平台有提供服務嗎?」

日期:2021-07-21

政治社會

逾萬人確診、疫調難落實,高風險族群成疫下受害者 因公染疫難認定 職災補償有等於無?

本土疫情爆發,由於人數增多、疫調混亂,醫護、勞工在難以確認感染源的狀況下,可能無法透過疫調資料舉證自身是因工作而染疫,進而無法獲得職災給付、補助等補償。

日期:2021-06-30

全台防疫報導

工作場所染疫算不算「職災」? 分組上班卻要自己請假真合理? 一文詳解防疫期3大勞動權益須知

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峻,嚴重影響民眾日常生活與工作,隨著確診率提升、篩檢人數也逐漸增加,越來越多人因為同事染疫、面臨要居家隔離的窘境。在企業端,為了避免疫情擴大、影響產能,也祭不少措施降低營運成本,恐衝擊勞工權益。本文彙整三大常見問題,教你如何在疫情間保障自身的權利。

日期:2021-05-27

職場

第一份工作累到在廁所睡著…曾因找無頭路覺得「自己超差」的她,如何變身百億基金操盤手?

ESG永續台灣網站於2021年首季,從「全球50強永續基金」排行中,選出前10名績優基金經理人,透過他們對操盤心法、個人故事的分享,帶領讀者們,掌握ESG投資趨勢的最新觀點。

日期:2021-04-23

政治社會

24年前也曾發生水泥工程車入侵鐵軌 遭自強號迎面撞上 是誰欠台灣人一條安心返鄉路?

「觸目驚心,驚嚇不已,災難現場投入救人救災,所有的每一個人,國人跟每一國罹難者的家屬非常難熬。我們要釐清這次事故真相徹底檢討,一起走出傷痛」。交通部長林佳龍在太魯閣號事故發生後,第一時間趕往花蓮災難現場,直到昨(7)日為了出席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台鐵出軌事故的肇事原因專題報告,才返回台北。曾向總統蔡英文請辭未果的他,面色凝重、語帶哽咽,再次為台鐵2日太魯閣號事故向國人致歉。在現場無數鎂光燈與快門的喀喳聲下,林佳龍還說,不管未來在哪個位子,也會永遠陪伴。鞠躬、道歉並下台負責,似乎已成重大災難發生時,台灣政治人物扛起政治責任的「SOP」,但部會首長轉身下台、接續的是下一個新官上任,來來去去的面孔,真能解決台灣人安心返鄉的交通問題嗎?

日期:2021-04-08

科技

實現高效經營 NUEiP雲端助攻人事管理

岱鐠科技創立於2005年,原本為了內部應用而自行研發人資系統,在2014年順應雲端科技崛起浪潮,創立人易科技,以NUEiP雲端人資系統為核心,期待運用親民方案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人事管理問題,提升經營效率。創業之初,人易科技團隊原先抱著回饋中小企業的目標,祭出使用NUEiP完全免費的方案,接觸到許多企業後,反而希望我們採付費機制以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務及軟體功能,也讓我們對這套系統有更多的期待。

日期:2021-01-15

科技

CSR Awards邁入第二屆,台灣企業開始往供應鏈永續經營靠攏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不僅讓永續投資(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ESG)議題再度受到市場重視,也吸引許多企業布局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積極從組織治理、氣候變遷管理、供應鏈管理、人才發展等面向提升企業營運韌性與市場競爭力。

日期:2020-12-31

政治社會

職安署推330減災見成效 職業安全衛生大邁進

安全是最大的節約,事故則是最大的浪費,每一次發生重大職災傷害事件,家屬們痛心疾首的畫面,總叫人為之鼻酸。職業安全衛生是職場最重要的通行證,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作為監督單位,多管齊下推行「全國職場減災精進策略(後簡稱330減災策略)」,去年勞保職災給付千人率降至歷史新低,善盡安全閥之功效。

日期:2020-12-23

焦點新聞

疫情後時代醞釀「新常態」 多方共解產業勞動新模式

新冠疫情侵襲全球,臺灣有幸擁有過去曾與SARS交手之經驗為導師,得以在當下公衛防治等方面,獲得最大的疫情控制。針對疫情後時代迎來的挑戰與機會,臺北市政府勞動局於109年11月2日假台北文華東方酒店舉辦「產業新常態、勞動新時代」2020臺北市後疫情時代勞動論壇,邀請各界專家學者,就產業、就業、法治等面向探討,觀察產業衝擊及勞動結構的改變,自趨勢中洞悉具體應對方針。

日期: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