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存款、轉帳到理財,我們的生活與金融息息相關;然而並非每個人都對金融交易流程瞭若指掌,許多長輩或身心障礙朋友也曾在銀行辦理業務時,苦於操作不便或環境不友善。為了打造更有溫度的金融體驗,永豐銀行不只遵循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也響應政府金融友善政策,從設置「公平待客推動委員會」到以神秘客訪查檢視金融友善服務,多管齊下地開創出從上而下、深植企業的友善文化,將金融友善服務內化為服務的DNA。
日期:2024-10-10
統一(1216)週三(10/9)在台南的「ZEELAND-MARK」新世代複合商場開幕,這是繼台南永康區「Par K* Avenue」後第二間逾千坪複合商場。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剛從韓國出差回台,立刻奔赴現場舉行開幕儀式。選在10月9日,羅智先表示,因為10月10日雙十國慶很多人都休假,不想折騰太多人。為搭配他回台時間,於晚間6點舉行開幕儀式,他笑道:「在前3天我們覺得選這時間是對的,因為這裡的晚上比白天還美。」「ZEELAND-MARK」集結統一集團旗下7-ELEVEN、康是美、BEING spa、星巴克、21世紀、精品巧克力店CupiCho等6個品牌,是目前新世代複合商場中牌最多元的。
日期:2024-10-09
又有兩檔股票要變壁紙了!證交所公告,上市光碟片製造加工商昶虹(2443),以及鋁合金熔煉廠廷鑫 (2358)將同步於113年11月19日終止上市,根據集保統計,兩家公司共還有超過7萬名股東,其中昶虹有30750名,而廷鑫約39970人。
日期:2024-10-09
台灣企業叩關新東向市場再往前一步!貿協這周帶領23家台灣企業遠征「2024年捷克布魯諾國際工業展(MSV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Fair)」,在台灣館10/8開幕當天,已吸引當地多家買主。據了解,其中以榮田精機(7709)的CNC立式車床,以及展嘉科技工業電腦的詢問度最高。
日期:2024-10-09
藝人汪建民因肺腺癌離世,享年56歲,而現年75歲的台灣首富、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也曾在2005年被診斷出罹患肺腺癌,透過積極治療及注重養生,林百里這19年來未見癌細胞復發,顯見抗癌相當成功,他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原文刊載於2024/8/23,更新時間為2024/10/9)
日期:2024-10-09
央行週三(10/9)下午宣布在有前提之下,讓繼承者、換屋族以及已簽約者購屋不受信用管制。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此波放鬆範圍比想像中更窄,除繼承者外,僅對交屋、換屋族有所放寬,顯見央行鐵了心打房。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則是說,央行在配套方案中,特別提及買賣契約中「不可歸責於雙方時」的解約機制,形同為限貸令開啟了解約的詮釋,若買賣雙方往解約方向處理,短時間會掀起解約潮,市場待售物件會增加,增加首購族的選擇性。
日期:2024-10-09
2010年8月《今周刊》曾報導過我的一個操作實例,2009年時,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透過股票操作,將原先52萬元的資產成長到325萬元。該帳戶在2010年底成長到499萬元。(編按:截至2024年6月19日,這筆資產已經持續成長到3,073萬元,16年多的時間,創造出超過58倍的獲利)不過,我最想強調的,不是這個績效的結果,而是創造出這個結果的方法,因為在股票市場中只要方法對了,處處都充滿賺大錢的機會。此外,創造上述這個績效結果的好方法,我在這幾年也做了一些調整,從原本的「好公司」、「好價格」、「大賺小賠」,調整到「好公司」、「好價格」、「買低賣高」。主要的原因,是我觀察到只要投資人能用好價格,買到好公司,通常股價的短線波動就無須太過在意。回顧2015年,我因為太堅守「負15%小賠」的停損原則,被迫將許多未來具有成長性的好公司停損賣出。除了拖累當年績效外,從結果來看,每檔當時被停損的股票,後來股價都出現飆漲的走勢,讓當時看似理智的「停損」決定,最後淪為愚蠢的交易行為。此外,從多年來的實戰經驗也顯示,「好公司」一旦被賣掉,很多時候,都很難再買回來。欣慰的是,每一次跌倒的經驗,都提供了未來變得更好的養分。時序進入2022年,雖然受到美國聯準會暴力升息的影響,加上台海危機,讓當年度的台股大跌22%,但不再停損「好公司」的決定,不僅讓我2022年只小虧1.28%,更奠定2023年、甚至2024年獲利扶搖直上的基礎,也讓我愈來愈深信:短線上,市場「或許」會忽視一家「好公司」的真實價值,但長線上,市場「絕對」會反映「好公司」的真實價值。(節錄作者孫慶龍自序)
日期:2024-10-09
在這個AI浪潮來襲的年代,數位轉型儼然已經成為企業不可少的重要經營指標之一。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統計,2027年全球將淘汰8300萬個職位。由於科技快速進展帶來的巨大衝擊,推動產業加速數位轉型的必要性與急迫性。
日期:2024-10-09
許多專家警告,AI正對人類生存造成威脅。但也有其他專家認為,這種警告是杞人憂天。如果今天講的是核武,大家都很清楚危險所在;但講到AI,就很難看懂這究竟是危險在哪?從工業革命的歷史,就能幫助我們瞭解這場新的「AI革命」與生俱來的危險。
日期: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