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在明(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然而活到老,也要活到好、活得有尊嚴與健康,這就需要預先做準備。《今周刊-幸福熟齡》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特別邀請永豐銀行信託處資深協理林麗真、普華家事與高齡權益部門主持律師賴芳玉,以及北市聯合醫院前總院長黃勝堅,針對「理想熟年規劃」來做分享。
日期:2024-09-27
《今周刊-幸福熟齡》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在身心養生保健講堂部分,邀請到蓮花基金會董事長黃宗正以《從樂活到終活,智慧的人生》、Gaia Torah行銷長黃韋寧、Gaia Torah亞太區代言人唐豪悅醫師以《寵愛自己,喚醒天然重生之美》為題分享,為蒞臨的大家預備美好的老後人生。
日期:2024-09-27
詐騙手法日益翻新,要如何防護自己的退休養老金?如何有尊嚴的為自己的健康及財產做老後安排?就趁此時,聰明規畫自己的後半生!
日期:2024-08-30
編按:作者克里寇夫教授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者、理財專家,他運用經濟學原理、高階演算法以及財富觀念打造了一個靈活、實用的財務決策框架「生活水準機器」,適用全年齡層和不同收入水準的使用者,幫助大家開始財務規劃的第一步,先清楚財務底層邏輯,才能降低生活風險,進一步提高消費能力與生活,克里寇夫教授稱它為「金錢魔法」。
日期:2024-08-12
「快點離開吧……」「我怕我會比他們先死!」快到退休年紀的我,辭職返鄉照顧4個年齡總共360歲的老人,這是修行還是懲罰遊戲?
日期:2024-06-18
聰明主婦在他的第一本著作《盤點致富》中分享,內外兼修、養成富足體質的五帖良藥。富足體質說來有些抽象,但其實是非常務實的概念,強調的是一種內外兼修的平衡狀態。外在可見、可量化的資源包括工作收入、資產或是副業斜槓產出的價值等,這些條件支應著我們的生活、行動、欲望與夢想;而內在的資源則是一種無法量化卻真實的力量,支持我們依循著內心找到人生真正的目標 並且實現可能。
日期:2024-06-03
在人生理財曲線中,常常聽到有人對於自己的「退休年齡」無所規劃,所謂退休年齡是泛指身體狀況已經無法自行活動才退下來不工作嗎?我們要怎麼定義?是以「身體機能」定義?「心理狀態」定義?還是「社會狀態」做定義呢?或是「工作型態」?
日期:2024-03-28
巴菲特的資產99%都是他55歲以後才累積的嗎?一個人做好該做的投資布局後,在沒有其他意外的情況下,總資產其實是會隨著年紀一起成長的。也許現在的你,覺得收入應付日常開銷都已經捉襟見肘,很難想像未來,但沒有關係,因為人的儲蓄與累積資產能力,跟人生週期有很大的關係。
日期:2024-03-15
為什麼要替退休生活提早做準備?不可逆的高齡化趨勢,造就了養老危機,長壽成了人類最新的風險。大多數人心裡多半有種焦慮:錢花完了,人還死不了,怎麼辦?除此之外,通貨膨脹問題似乎日漸惡化,錢變得越來越薄!還有,養兒也已經不再能防老,子女別成了啃老族就已經萬幸!既然別人都不能指望,只好靠自己。
日期: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