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2016年1月20日過世後,留下一張遺囑,內文指定由四子張國煒單獨繼承全部財產,引爆其他家屬與張國煒決裂的遺囑攻防戰,2018年家屬提出遺囑無效之訴,歷經兩年審理,一審臺北地方法院法官認為遺囑的確是張榮發生前所立,判決遺囑有效,張國煒勝訴。(今周刊編按:大房三子張國政二審上訴,台灣高等法院週二(2023/4/25)宣判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若全案確定,張國煒將獲逾百億元遺產。)
日期:2023-04-26
你我身邊的「毛小孩」如何成為生技公司眼中的新金礦?伴隨著台灣民眾對寵物的疼愛,從美容、保健到醫療等各式需求紛紛出籠,其中寵物的治療用藥,正悄悄形成一塊不容小覷的市場。
日期:2022-12-28
編按:資深藝人余天、李亞萍的女兒余苑綺(已改名為余泳澐)罹患直腸癌3期,今(8/18)日傳出病情不佳,余天接獲醫院通知後,趕緊前往台北榮總醫院探望女兒。面對媒體訪問,余天眼神哀戚凝重、一度難以言語,表示女兒現在意識不清,一度痛苦的用手向他比劃讓她走,讓余天情緒崩潰痛哭「我怎麼捨得!我怎麼可能讓她走,我說不可以!怎麼可以這麼殘忍。」而其實不只大腸癌,國人也須留意「腸中風」所隱藏的危險,因為腸中風的致命危險程度相當高,治療起來也比大腸癌更棘手。或許大家都對「中風」兩個字不陌生,腦中風、心中風(心肌梗塞),都是每逢冬季就經常聽到的「要命中風」,但是醫師提出警告,未來台灣腸中風的發生率恐越來越高。大腸癌治療權威王輝明就曾指出,大腸癌相對容易治療,但罹患腸中風的話,可說是「代誌大條了」、「很難救…」,若出現肚子痛和血便2症狀請盡速就醫!(原文刊載於2016/06/02 更新時間為2022/8/18)
日期:2022-08-18
人口警報,從沒有這麼嚴重過。如果我們的社會不盡快轉型,而是維持現狀……2027年,二分之一未念大學的壯丁得去當兵,才能滿足國防需求;2027年,勞保基金就會破產,今年已開始入不敷出;2028年,就算全台灣18歲人口全部進大學,還招不滿學生;面對斷崖式的人口負成長,台灣人必須嚴肅地重新面對我們的政策與制度!
日期:2022-08-15
服務業大量缺工與人口加速老年化,是美國經濟短期與長期的兩大隱憂,機器人、軟硬整合、數位轉型將顛覆美國各行業,對投資人來說,也是一個新契機。
日期:2022-07-20
「若干年後子孫繞膝,問爺爺為什麼愛囤貨,我雙眼凝視夜空,語重心長地說:這事說來話長,你爺爺在和平年代的GDP第一的城市,差點餓死....。」「一群累的死去活來的醫護,照顧著一群生龍活虎的確診者。醫院裡精力旺盛的確診者滑著手機,命繫一線的病危者卻被擋在醫院外」「有人提議將上交所改成方艙醫院,確診者進來之後立馬就轉陰的(4/11當日A股上演黑色星期一)」這是4月1日上海封城後的冷笑話。
日期:2022-04-12
美國縮表回收游資的速度,目前看來會比想像中快,在操作股票上難度可能會加大,那要如何投資布局呢?財經專家阿格力認為今年投資方向要放在存股,他分享3檔今年股價表現逆勢大盤的公司,現在殖利率也都還超過5%,這3檔包括新產(2850)、宏全(9939)、佳醫(4104)。
日期:2022-04-11
一場總統宴,老闆們向小英吐的苦水不是水、電供應隱憂; 缺地、缺工、缺宿舍,才是當前台灣製造業的頭號大敵。 「新三缺」的難題,是否真比想像中更嚴峻? 《今周刊》採訪團隊前往台中、嘉義、高雄三大現場,一探究竟。
日期:2022-04-06
由《今周刊》主辦的第2屆2022「ESG永續台灣」國際高峰會,以「擁抱變革、共創美好」為題,邀請產官學界代表,針對淨零轉型、氣候變遷、永續經營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此次活動除了台灣產官學界代表之外,更請來國際級講美國耶魯大學商業與環境中心聯合主任Todd Cort及M&G Investments 基金經理Alex Araujo等人,解析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會議」(COP26)舉行之後,國際間重要ESG趨勢及投資人應有的投資策略。
日期:202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