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退輔會副主委李文忠在4/24立法院列席備詢表示「榮家應保存蔣中正銅像」,被台灣永社等本土社團批將「去除威權象徵」工作與「眷村文史資料保存」工作混為一談,令人錯愕,認為執政的民進黨,不應該縱容屢次跟轉型正義任務唱反調的政務官,要求撤換李文忠。李文忠表示,尊重每個人主張與想法,理解本土人士過去的生活經驗,但期盼社會能互相尊重,台灣才能走向團結。以下為李文忠3個遺憾全文回應:
日期:2023-04-29
總統府3/22發布總統令,駐新加坡代表梁國新已准退職,任僑委會前委員長童振源為駐新加坡代表,將於5月赴任。
日期:2023-04-25
健康人腸道是一個極為複雜的細菌共生體,超過100萬億個細菌細胞,涵蓋1000個不同種屬的菌株。很多人會把「排便順暢」和「促進消化」兩個混為一談,益生菌在一般情況下,主要被探討的是「減少腸道壞菌」與「整腸」的功能。「促進消化」則是指把營養素分解讓人體可以吸收攝取,適合補充的是消化酵素、鳳梨酵素、木瓜和奇異果酵素才能有促進消化作用,兩者有所區別,消費者很容易混淆。
日期:2023-04-24
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19日發布的「2023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顯示,印度已經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估計到今年年中,印度將比中國多出將近300萬人。此前,聯合國機構的人口專家預測,印度人口將在4月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但並未進一步說明具體日期。
日期:2023-04-20
最近台灣通過了平均地權條例,房價下跌成為了熱門話題,許多人都預估今年底前,房市會有一波明顯的下跌,再加上政府升息的推波助瀾,房價很可能會有一次明顯的回檔,是買加入手的好時機。也很多人提到,台灣進入少子化時代,買房需求減少,未來很可能會跟日本一樣,房子會越來越便宜,現在買房根本就是冒著資產貶值的風險,以後你的房子要賣給誰?近期房價是否會下跌,我不得而知,我認為這很看區域與地段。因為預期價格會下跌,買家縮手,成交量會降低,是滿合理的推估,但是否會造成全台的房價都下跌,我的態度是有所保留,或許有些屋主忍不住會降價出售,但應不至於全面下殺。但台灣的少子化是否會讓未來的房屋價格全面下跌,我的觀點是認為不會,至少15年內不會,理由有幾點。
日期:2023-04-15
民進黨周三(4/12)召開第20屆第12次中執會,身兼黨主席副總統賴清德迴避,推選代理主席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主持,會中通過2024年第16任總統提名候選人案,正式公告由賴清德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2024年第16任總統。賴清德獲得黨內提名後發表談話,強調上周總統蔡英文的出訪,與前總統馬英九的中國行,呈現對台灣不同的意義和價值。馬是走回過去一個中國原則框架,蔡總統則是在民主的道路上走向國際迎向未來,這正是2024年之後的國家未來兩個截然不同的選項。賴清德也揭示、承諾將帶領全體立委候選人完成2024年大選兩大總目標為總統高票當選、國會單獨過半,並以此穩定的民主力量,實踐「民主團結」、「民主治理」,以及「民主和平」三大民主行動,來推動國家希望工程,達到「民主」、「繁榮」、「和平」的目標。至於有關第11屆區域立法委員黨內初選作業,民進黨新聞部主任、發言人張志豪轉述表示,共計有39個同額競選選區停辦民意調查作業,2人以上登記參選之14個選區須辦理民意調查作業。民進黨中執會審查2024年第11屆區域立法委員提名初選76位登記參選人,經業務單位審查,除「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第六條規定的消極資格將轉請中選會協助查證外,其餘參選資格均符合規定。此外,會中也同意屏東縣第一選區黃信茗、嘉義縣第一選區黃榮利、高雄市第三選區劉世芳退選,退選後嘉義縣第一選區形成同額競選,一併同意停辦民意調查作業。針對高雄市第三選區劉世芳退選後,該選區形成無人登記,後續提名作業,是否重新辦理初選登記作業或採徵召方式,交由2024大選提名策略小組進行研議後,再送中執會決議。(原文刊載於2023-03-15,更新時間為2023-04-12)
日期:2023-04-12
據2021年健保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有7.7萬人罹患巴金森氏症,包括台語歌后詹雅雯及八點檔女星方岑,都是患者。巴金森氏病(又稱帕金森氏症)是盛行率第2高的腦部神經退化性疾病,僅次於失智症,但只要及早發現、長期以藥物治療,發病後仍能享有生活品質。不過巴金森氏症初期很難診斷出來,醫師提醒除了大眾熟知的「雙手顫抖」之外,步態不穩也是重要前兆之一,若走路容易跌倒,千萬別以為是單純的老化或骨科問題,建議儘速前往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日期:2023-04-11
有別於五感紓壓的效果常取決於個人主觀感受,麗媚生化科技取得工研院多項專利授權的舒曼心腦拽引系列產品,不但可在短時間內讓人靜心放鬆,還可偵測效果,它如何辦到?
日期:2023-04-06
編按:如果有一天,你即將道別這世界,會希望如何度過餘生?如果有一天,親友生命來到盡頭,他還有什麼遺憾未了?面對最終的告別,許多人都希望減少遺憾、傳遞愛意、保有尊嚴,然而當說再見的時刻到來,又有多少人能安然迎向終點?安寧基金會看見許多人面對這生命必經歷程的迷茫,故廣邀社會名人、專家學者、醫護人員、一般民眾…分享他們所經歷過的真實告別歷程,無論是不捨的、錯過的、溫暖的、感謝的……望透過這些故事與思考,讓你我能做出更無悔的道別。
日期:2023-04-06
編按:高年級的你, 還是堅持「錢留子孫」?拼命存錢捨不得花,只會落個吝嗇之名;大筆的遺產,更常常成為子女鬩牆的導火線。作者和田秀樹擔任老年精神科醫師35年,診治超過6000名老年人,一年解剖一百例大體,最後他明白,沒有任何人能在年過85歲之後,大腦沒有阿茲海默行神經病變、體內沒有任何癌細胞、動脈沒有任何硬化症狀。換句話說,不論怎麼努力,人終究只能接受年華老去。坦然認老,不是認輸棄守,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還能做的事,從容不迫的面對老年生活,成為一個有格調的高年級生。
日期:20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