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有價時代來臨!環團出身的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認為,政府不該只有管制性工具,卻缺乏經濟誘因,他邀集學界和民間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共同呼籲政府應加大力道投資國內淨零,可參考美國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以下簡稱IRA),引流綠色投資、強化我國於國際供應鏈下之競爭優勢。學者也認為,在國際綠能產業上,想要去除紅色供應鏈的良機,台灣不應錯過。例如台灣固態電池大廠輝能科技(ProLogium)就獲得法國政府補貼15億歐元(約新台幣519億元)打造電動車電池超級工廠。歐盟將在2026年正式課徵碳關稅,台灣將有數千貿易商、製造商將受影響;而台灣的碳費匯率在召開4次審查會後仍卡關,對鋼鐵業者、石化業者等排碳大戶而言,影響比其他產業更大。
日期:2024-07-11
(今周刊1434)「氣象達人」搖身為環境部長,彭啓明如何帶著國際經驗、民間意見,緩解碳焦慮和綠通膨? 面對產業競爭力、環境正義等難題,他會替環境部帶來哪些「新氣象」?
日期:2024-06-12
全球科技龍頭廠積極提高資本支出,遠赴各國布局AI基礎建設,對水、電等公用事業的使用需求同步提升,法人看好基礎建設將成AI的第三波受惠題材。
日期:2024-06-05
中美電動車市場龍頭之爭明顯逆轉,比亞迪及特斯拉日前公布上半年財報,不論是在銷售數量、毛利率或研發金額,比亞迪都明顯超越特斯拉。此外,比亞迪也展開海外投資及併購等佈局,這些重要數字及動作背後,代表中、美兩強在電動車產業即將展開更激烈的五五波廝殺戰,後續進展值得關注。
日期:2023-09-04
全球氣候變遷下,這幾年矽谷銀行融資給不少永續新創,雖然倒閉震驚外界,但許多手中有具體相關投資組合的創投卻老神在在。反觀台灣永續新創崛起,還沒有見到銀行伯樂的身影。
日期:2023-04-06
全球遭受氣候變遷衝擊下,「減碳」已成為國際顯學,各國政府和企業為了達到 2050 淨零目標,紛紛推出了相應的政策與策略,如中國的全國性碳交易制度在 2021 年底正式上路,歐盟更是於今年逐步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這使不少台灣企業面對著品牌端釋出的減碳壓力。為此,再生能源調研與顧問公司 InfoLink Consulting 攜手綠電x碳權媒體 Reccessary 於 112 年 3 月 24 日在高雄軟體科技園區舉辦「產業綠化行動:碳盤查、綠電交易與儲能機會」論壇,進一步探討企業如何落實減排目標,並藉由投資再生能源、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自身競爭力。
日期:2023-03-01
全球在通膨、升息衝擊下,景氣前景相對疲弱,呂張投資團隊總監呂宗耀直指目前市場局勢已明朗,基本上就是「緣起未滅」。他將資金比喻為「緣」,認為股票市場經過去年的「殺戮與調整」後,有望重演1977、1994年經濟軟著陸的歷史,並將「重啟風華」。呂宗耀也點出觀察並歸納出看好的6大台灣亮點產業,包括工業電腦、伺服器、車載電子零組件、Micro LED、儲能以及資訊軟體。他更分享人生與投資的八字訣「環境、創意、經驗、努力」,這道理無論是股票投資者或企業經營者都適用。
日期:2023-02-20
從去年十月台股展開反彈以來,融券餘額始終維持在高檔,農曆年後進入融券強制回補的高峰期,軋空行情似乎一觸即發。投資人可選擇高券資比且業績展望不錯的公司,搶賺年後紅包。
日期:2023-02-01
繼前兩周起陸續在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加坡等地大降價後,美國特斯拉(Tesla)也在1月13日宣布美國全車系通通大降價,其中Model 3入手價折合新台幣不到135萬元,與台灣市場價差達40萬元,至於Model Y更直接砍掉1.3萬美元,打八折出售。電動車龍頭特斯拉一連串降價動作,對產業將帶來重大影響,值得進一步分析。
日期: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