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移民及海關執行局(ICE)最近宣佈,外國學生如果所取得入學許可的學校是全面採取遠距教學的學校,將會無法取得赴美的簽證。
日期:2020-07-13
近年來全球各地陸續發生急遽的自然災害,使得人們開始反思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物理性衝擊。這段期間的一些大型災害,例如:加州野火與土石流、哈維颶風與瑪利亞颶風、哈吉貝強颱(日本60年來最強烈的颱風),都導致人類生命安全與企業經濟上巨大的損失。
日期:2020-06-30
全球籠罩在武漢肺炎可能二次爆發的陰霾下,各國加大量化寬鬆力度。隨著資金持續釋出,若疫情能持續控制,資本市場後市仍然可期。
日期:2020-06-23
美國發放紓困金,民眾卻用於股票交易,但也和股市與實體經濟明顯脫鉤的事實符合。疫情期間,投機風氣大增,與實體經濟慘況、高失業率,形成強烈對比。
日期:2020-06-17
台灣學界譽為「冠狀病毒之父」的賴明詔,是全世界最先參與研究冠狀病毒的科學家之一,面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發的武漢肺炎(COVID-19),他指出,即使隔離做得好,病毒也很有機會再來。
日期:2020-06-04
採訪這天,馬丁沃夫(Martin Wolf)已經在英國倫敦的家裡,工作了超過2個月。他任職的《金融時報》,3月間決定將日常業務全面移往線上,讓員工不必冒著感染新冠病毒風險通勤,即使是這位74歲的首席經濟評論家,也不例外。
日期:2020-06-03
一場始料未及的傳染病,不僅打亂了人類既有的生活型態與經濟活動,也讓從來就不曾平靜的國際局勢,更加詭譎難測。可以想見,即使疫情徹底平息,世界也不會再恢復過去的運轉方式;只是,沒有人能確切掌握,改變的真實樣貌。《今周刊》專訪馬丁沃夫與奧伯斯費爾兩位備受推崇的大師,借助他們鑽研國際經濟數10年的深厚底蘊,嘗試勾勒出疫後世界的輪廓。
日期:2020-06-03
電商網購從家電、3C產品、衣服鞋子、書、 化妝品、食品生鮮到大型傢俱等各類商品,產生大量紙箱、紙袋、緩衝包裝及包裝輔助材料的大量垃圾,經常網購的消費者一定都很有感,堆積如山的紙箱和氣泡包材,每次消費都是垃圾處理的負擔。
日期:2020-05-26
四月二十二日,谷歌(Google)台灣總經理林雅芳宣布「數位人才探索計畫」,她直言:「台灣擁有前瞻技術,而人才是最寶貴的資產,是數位轉型關鍵。谷歌在這波的腳步不會停歇。」她宣布的「人才探索」更是直衝應屆畢業生和畢業三年內的學子而來。
日期: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