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與前第一家庭扁家關係緊密的御醫黃芳彥,2021年1月在美國加州自宅車庫身亡,當時南加州橙縣法醫所驗屍官辦公室證實,黃芳彥真正的死因是持槍自盡,頭部中彈身亡。台北地檢署依據駐外使館電報,證實黃的死訊,週四8/4依被告死亡,依法將黃芳彥不起訴處分。(原文刊載於2021/1/29,更新時間為2022/8/4)
日期:2022-08-04
編按:菲律賓呂宋島今(7/27)日發生規模7.1強震,搖晃長達30秒,連數百公里以外的首都馬尼拉也感覺得到,已知至少造成2人死亡,許多建築物倒塌毀損,部分地區柏油路因地震爆裂而凸起。而台灣近日花東地震頻傳,民眾也擔憂是否會有大地震,氣象局在「報天氣」臉書粉絲團發文公布台灣各斷層的「發震機率」,未來50年發生規模大於6.5地震的機率為99%,規模7.0以上地震的機率則有54%。
日期:2022-07-27
若提到以併購驅動成長的藥業公司,在台灣除了早有經驗的晟德集團,另一個就是近年快速崛起的保瑞藥業。創立公司的董事長盛保熙,是靠什麼樣的特質逐步推動保瑞擴大發展?
日期:2022-07-06
編按:前立委陳柏惟週四(6/30)在臉書宣布,即日起退出台灣基進!陳柏惟在臉書寫道:那美好的一仗已經打過,謝謝台灣基進,「經說明後,我們雙方互相化解了所有誤會」。陳柏惟以球賽來說比喻,自己這幾年能成為潛力新秀,是因為待在主場台灣名為基進的球隊中,「2018年打了漂亮的敗仗、2020年奇蹟般地打倒邪惡帝國、2021年1023(罷免)再次對決險敗,都是球隊勝利,而我剛好在球場上有所表現,讓老球迷新球迷對我們有所期待」。「然而1023的比賽上受了傷,這個傷非常嚴重,傷過的人也不多,有人到現在還在休養、有人想重回場上結果再次受傷,總教練知道,這個傷很嚴重,再亂動可能會報廢,吩咐我冷靜沉澱,而他要盡速恢復戰鬥狀況,尋找人才、培養新秀、測試陣容、調度比賽,終日為球隊奔波」。陳柏惟說,這過程中有人離隊、有隊員吵架、讓其他球隊看笑話、也有一日球迷評論的煞有其事,「我的忿忿不平、自作主張對球隊造成了傷害。我們明明都想為球隊努力,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我終於了解到原來沒有對錯,只有權責比重,草創球隊或許總仔有的時候會下來打,但不該用成績評論他,總教練背負著球隊的勝利,要做出有利全體的決策,而賽季結束後沒有掌聲還只有責任。」陳柏惟最後提到,7月他會去美國演講,分享拼戰經驗,「個人的事情,都只是小事,我們都只是台灣政治歷史上的小雨滴。願涓滴成洪流,終能成為巨大的力量。本文章事前已告知黨中央並收到,陳柏惟即日起退黨」。對於陳柏惟退黨後,是否會轉向加入民進黨?陳柏惟說目前並未思考加入民進黨,暫時不會想這件事,而風傳媒報導則是指他的下一步,可能是擔任代表民進黨出征台中市長、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的競選發言人。(原文刊載於2021/10/27,更新時間為2022/6/30)
日期:2022-06-30
增進勞工退休生活保障,是「勞退新制」的核心精神。但讓勞工決定如何運用自行提撥的退休金,是否有助於上述目標,17年來,各方始終爭論不休。隨著國際間的成功經驗廣為人知,國內的私校退撫儲金與好享退專案等實驗也表現不俗,過去幾年,強烈反對的聲音似乎小了些 ; 而自明年起,新進公教人員也將採取確定提撥、並開放個人將退休金專戶資產自選投資組合的退撫新制,屆時,在各種職業別中的退休金制度中,僅剩勞工獨缺「自選」。眼見其他職業別相繼跨出第一步,雖仍有勞工團體對勞退自選深感疑慮,但也有人願拋開既定印象,以開放態度討論。當勞退自選日益受到關注,利弊得失勢必越辯越明,跨出第一步時機,或許即將到來。
日期:2022-06-08
汽車市場過去對台灣電子業者來說,一直是不得其門而入的領域,不過現在有家年營收不到百億元的廠商,已經搶進奧迪、通用、福特、豐田供應鏈,並取得全球三成市占。
日期:2022-06-01
正在日本訪問的美國總統拜登週一(5/23)在東京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美日峰會,會後共同聲明表示,反對單方面改變東海及南海現狀,並強調台海和平的重要性。而拜登也說,如果北京犯台,他願意動用武力捍衛台灣。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回應,台灣會持續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並與美國在內的理念相近國家,共同捍衛民主自由的價值、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張惇涵說,台海及印太區域和平穩定,不僅對於國際社會的安全繁榮不可或缺,更是區域內各成員的共同責任。針對拜登發言,路透則是援引白宮官員談話報導稱,美國對台政策並未改變。中國外交部則回嗆拜登,「不要站在14億中國人民的對立面,任何人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
日期:2022-05-23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習慣。好的習慣能幫助我們更有效達成自己的目標,讓生活過得更好。投資理財也是一樣的事情。想要發財賺大錢,就必須建立好習慣、戒掉壞習慣,例如增加能創造收入的「資產」、減少奢侈消費這類「負債」。
日期:2022-05-16
「二○三○年電動車占比達到三成,二○四○年新售汽機車全面電動化!」在國發會於今年三月底公布的台灣淨零碳排路徑方案中,有著這樣的規畫。確實,在追求淨零的目標底下,電動車是個重要解方之一;但你可能沒想過,這個重要解方,卻可能是「電網的大麻煩」。
日期: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