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第三人稱的側面報導,也不是遠距離的採訪評論。德國記者與捷克籍攝影記者喬裝難民,親身涉險,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偷渡者為什麼要把命交給人蛇集團。
日期:2017-03-23
「我們很餓,請給點吃的吧!」一九九五年二月十四日,有批偷渡客在疾駛的火車車頂上喊道。 路過的四個姊妹見狀,立即分享手上為全家人準備好的早餐,就算回家可能被媽媽罵……。
日期:2017-03-09
二十三歲的小傑(化名),兩度進出少年觀護所,經過矯正學校三年的感化教育,迷途知返,考上某國立大學英文系。從他的經歷,可看見少年矯正制度的教化目標及背後結構性問題。
日期:2017-03-09
新銳導演陳志漢拍了首部紀錄長片《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這部片的主題是「大體捐贈」。過去,陳志漢拍片是為了有趣,想要記錄,但經歷了這段凝視生死的過程,他理解了一些關於死亡的事,更理解了一些關於生命的事。
日期:2017-03-02
工地只要一開張,就會開始有垃圾問題。工程現場的垃圾量又多又大,有些是碎紅磚、乾涸的水泥砂碎塊、破碎的瓷磚與玻璃,還有包裝紙箱、切剩的管材、斷裂的木頭和廢鐵,以及飲料、便當盒等的生活垃圾。
日期:2017-02-24
在中國文壇,畢飛宇絕對是個火燙人物,甚至是這世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說《玉米》獲獎頻頻;長篇《推拿》更拿下了中國文學最高獎項茅盾文學獎,還被改編成電影;《青衣》則被翻拍為電視劇,轟動一時;張藝謀知名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劇本亦出自他手。有評論家認為,畢飛宇的文字像魯迅,確實,他像魯迅那樣銳利地透視時代的矛盾,更用輕盈圓融的文字,寫下卑微角落裡發生的故事。
日期:2017-02-23
羅巴特是誰?一個聯邦地區法院法官為何能掀美國與川普的憲法大戰?他自小就想從事法律工作,成為法官之後,更一路站在弱勢者一方,全力守護。
日期: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