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債名目殖利率可能轉負」已不再是一種荒謬的想法。美國公債一向被投資人視為黃金以外的終極避風,不過目前看來,無論全球金融市場的「熊市」下一次何時進入冬眠,美國公債可能也難以倖免於負殖利率的局面。如果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升級,債券市場朝負殖利率發展的速度也許會比投資人預期得更快。
日期:2019-08-14
中學生就知道地球會自轉,自轉形成晝夜,自轉軸傾斜造成季節。但你知道嗎?地球自轉其實是忽快忽慢的,沒有一天是 24 小時,長期來說還有越轉越慢的趨勢。地球自轉軸也不是雷打不動,它會繞圈圈、各種搖擺,導致歲差和北極點不斷漂移等古怪現象。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趙丰,帶你穿越上下億萬年的古今地球,聊聊中學地科老師沒告訴你的事。
日期:2019-07-16
海洋生物學家在哥斯大黎加發現一隻海龜的鼻孔裡卡了一小節吸管。經過一番掙扎,用鉗子拔出來之後,發現吸管長達 15 公分。這麼長的吸管從鼻孔插入、嵌在呼吸道組織也不知道有多久了。
日期:2019-06-25
從六大生活基本面向改變,雖然老化是一個人生進程,但我們可以決定老化的速度,只要從生活六大基本面向改變,就能慢慢老,好好老。
日期:2019-04-26
曾幾何時,我們為了事業忽略了健康,身為主廚的謝長勝(馬可老師),即使體重飆至118公斤,依舊自我感覺良好,直到身體出了狀況,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控制飲食。
日期:2019-01-29
隨著台灣逐漸走向已開發國家,過去以廉價匯率刺激的出口成長,將邁入瓶頸期,與此同時,匯率過於廉價的副作用,也正在一一浮現。
日期:2018-12-22
「出口創新高、順差卻衰退」,怪象背後的意義不容忽視,台灣自21世紀以來,長期透過壓低匯率、刺激出口以帶動經濟成長,這項用「貿易順差」當作經濟成長動能的作法,恐怕走到瓶頸了。也呼應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2個月前被各界忽視的提醒,一道關於「內需」重要性的預警。
日期:2018-10-31
台灣第三季出口創新高,但真正賺到的貿易順差卻摔一大跤!怪異的現象,凸顯台灣必須加速走上一條經濟新路線。八月,央行警告台灣必須尋找經濟動能「第二引擎」;九月,一位央行理事要求檢討貨幣政策,解決「只靠出口」的失衡結構;十月二十六日,央行前副總裁許嘉棟、國發會前主委劉憶如、央行前理事吳聰敏⋯⋯,多位重磅學者齊聚,他們直指匯率與利率長期沉痾,開出台灣經濟轉骨的貨幣政策新藥方。要走上這條名為「內需」的經濟新路線,長期扼殺台灣產業活力的「廉價新台幣」,也得跟著大革命。
日期:2018-10-31
美股帶頭下殺以來,市場對全球景氣及美股多抱持懷疑態度。儘管目前回檔還不構成明顯熊市,但企業獲利確實難以再創新高。透過專家推薦的四項關鍵指標,投資人可釐清現在該「空手」到什麼程度。
日期:201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