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處理,都不需要太多的情緒話。情緒話多說無益,為什麼還要說呢?如果我們不把自己整理清楚,注意自己的言行與背後動機,任由情緒亂跑,我們就有可能說出不少情緒話。
日期:2019-10-01
陪伴,是你好我也好。我不知道怎麼讓你好的時候,我先自己好,這不是罪惡。我先好了,才更有能力承受雙方的情緒,再想想以關係長遠來看,這一刻,我可以試著怎麼面對?
日期:2019-09-30
「記得數年前,我曾經到高雄演講,當我說了『最大的孝順就是不孝』時,翻譯直接拒絕翻譯這句話。」《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這麼說。
日期:2019-09-25
只是在情緒勒索的痛苦,以及跳脫後的未知和恐懼之間,更多的人往往會選擇站在熟悉的位置上,持續關係模式。困難之處在於:你待在這個位置愈久,就會愈來愈覺得安全;畢竟在酬賞機制中,最重要的就是被需要的關係認可感與歸屬感。
日期:2019-09-20
這本書是作者根據過去20年所做的研究與統計,跟超過500位富人面談,以及與11,000名高收入或高資產人士所做的問卷調查。作者定義「富人」是依據資產淨值——是「資產」,而不是「所有物」。淨值的定義是,某人的資產減去負債(信託帳戶的本金除外)的現值。資產淨值高於100萬美元(約合台幣3千萬元)以上的人稱為有錢人(富人)。 依據這個定義來看,1億個美國家庭中只有350萬人(3.5%)可以被稱為有錢人。95%的有錢人其資產淨值在100萬到1,000萬美元之間。透過研究,作者開始找出有錢人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共同特點?他們都怎麼教養小孩?從這些調查中,找出有錢人的特徵,繼而使讀者可以從中學習,靠著自己的力量,翻身做個有錢人。
日期:2019-09-18
孩子們這時候都是想為父母的失望、不開心、難受負責,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掉父母親的糟糕情緒。「拯救父母的情緒」,我從做子女的眼神中看到了無能為力的難度。對於我們的父母,他們習慣了不開心、失望、失控、難過、可憐,這是他們的一種常態,不是孩子所能改變的。
日期:2019-09-17
腦中浮現「我也想讓家中雜物減量,讓生活更清爽」這個念頭時,後頭往往伴隨著「但是」。
日期:2019-09-11
男栿和弟弟在成長過程中,身邊的朋友清一色都是獨子或獨女,因此男栿認為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就像是做錯事一樣,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讓她有一種罪惡感。同時,她因為有一個弟弟而在心中感到羞恥。
日期:2019-09-11
被確診為乳癌的當下,我立刻詢問醫生為什麼自己會得乳癌,醫生卻只表示,癌症的病因有很多,並沒有明確的答案。也是,身體本身是複雜的系統,怎麼可能會有標準答案呢?
日期:2019-09-09
「年紀大了病痛就多,實在不知道這輩子我還有什麼事情沒完成,老天為什麼不把我帶走?我留在這裡,只是子孫的負擔」
日期:2019-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