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台灣創新桂冠的「國家產業創新獎」日前公布得獎名單,工研院單一機構拿下7大獎項,成為該屆的最大贏家。其中獲獎技術涵蓋智慧機械、綠色科技、循環經濟、晶片與半導體等5+2產業創新領域,帶動逾500億元商機。
日期:2019-05-13
台商加速回台投資,蔡英文政府喊出全年目標將倍增至5000億元,對此,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今(10)日發下豪語:「我如果有機會帶台灣拚經濟,那不只5000億元,5兆元都可以回來。」
日期:2019-05-10
當越來越多大學師生,開始懷抱著參與社會、關懷地方的精神,走出學術高塔、走進地方,這樣的能量,能為地方帶來什麼改變?
日期:2019-04-26
美國強制卡車安裝ELD,不僅降低卡車事故率,更降低燃油消耗,讓物流產業再進化。搭上ELD成長浪潮,車用連接器等相關供應鏈的業績值得期待。
日期:2019-04-24
中國國家統計局3月31日公布3月份中國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及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其中官方製造業PMI較2月升1.3百分點至50.5%,優於市場預期之49.6%,結束此前連續3個月的萎縮。
日期:2019-04-08
身為農業大縣,雲林的農民卻大多數是小規模耕作,面對農業缺工、產銷失衡的挑戰,看張麗善如何打開雲林良品的知名度與行銷通路,讓雲林幸福上場。
日期:2019-04-03
編按:約訪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原本只希望他就官方立場,回應台灣農業面臨的種種問題,並說明政府因應對策。然而,實際訪談過程中,這位農業經濟學者不只為政策辯護,還出人意料地來了段「自我檢討」。「台灣的農業當然可以做得更好……,過去二十年,農委會的預算從四百多億元增加到一千三百億元,但農民的收入沒有相對應的成長,這代表政府投入的錢效率很低、政策也出了問題,我從來不會迴避,反而想把一切都攤開來講。」他說。其實早在入閣以前,陳吉仲就一直主張改正錯誤的農業補貼政策、減少農產品價格崩盤時的救急式收購。但身分轉換之後,他也不得不回應消費者與農民壓力,透過政策工具控制農產品價格,避免因「產銷失衡」引發的負面政治效應。就陳吉仲的觀點,短期穩定農產品價格確實有必要,但絕不會是長遠之計;救急的用意只是為了創造空間,讓政府得以投入農業長遠發展需要的硬體設施與市場通路。
日期:2019-03-27
上午八點半,陽光就曬得人後頸發燙,這是三月的北台灣,難得一見的晴朗天氣。八名身穿整齊藍色制服的「有限責任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機械工班成員,已經站在鄰近大漢溪的農地上檢查機具。他們要搶在隔日天氣轉壞之前,完成一系列種植、採收作業。
日期:2019-03-27
一顆鳳梨換不到一顆水餃、一箱高麗菜只值一個便當……,有關農產品產銷失衡、農民血本無歸的新聞,每年總是反覆上演。台灣的農業政策,也長期糾結在救價、收購、促銷的任務之中,漸漸迷失了長期發展方向。先拋開頭痛醫頭式的短線補貼思惟,才能讓農業成為另一個「賺得了錢」、「打得了國際賽」的產業。
日期:201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