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推薦的看護嗎?」近年來,這句話幾乎要取代「你有推薦的醫師嗎?」成為國人住院時最大的苦惱。住院自己找看護,成台灣特有的醫療生態,龐大的看護費用及請假陪病的成本,掩蓋在看似低廉的健保體系底下。
日期:2018-11-07
當全世界正積極因應氣候變遷和空污帶來的挑戰,台灣正面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未來,綠色能源將取代傳統化石燃料與核能,成為驅動經濟成長的新引擎,辰亞能源看好綠能商機與美國基金共同投入千億資金,發揮團隊的長才,在台灣打造兼具生態與環保的全球最大海上型浮力式太陽能電站,此案場竣工後發電量預估每年可達一億一仟萬度,而辰亞能源的最終目標是要完成2GW光電任務,為台灣一年帶來至少二〇億度以上的潔淨電力,提供近百萬戶的家庭用電需求,減碳二五〇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日期:2018-11-02
接近年底,正是高資產人士檢視贈與規劃的時機,每人每年享有220萬元的贈與免稅額,對有錢人來說,把握這筆額度,逐年分批贈與,是財富傳承最單純的做法。但要注意,你的保險規劃很可能在不知情下,打亂了財富移轉的節奏,甚至要多繳一筆贈與稅。
日期:2018-11-01
台鐵普悠瑪列車日前發生重大意外,鐵軌扭曲成「U」型、車廂斷裂成「W」型,事故傷亡及損壞嚴重程度可想而知;據了解,這場堪為自普悠瑪上路後、台鐵40年來最為慘重的一場意外,目前已知造成18人死亡、190人輕重傷,傷者皆已送往就近、適當的醫院緊急治療……。針對造成這場事故的原因,有人認為是因為普悠瑪沒有安全帶的設計,才會導致乘客嚴重傷亡;不過,對此說法,有醫師卻打臉:「如果使用安全帶,反而會適得其反、增加傷亡人數。」這種說法依據為何?
日期:2018-11-01
「出口創新高、順差卻衰退」,怪象背後的意義不容忽視,台灣自21世紀以來,長期透過壓低匯率、刺激出口以帶動經濟成長,這項用「貿易順差」當作經濟成長動能的作法,恐怕走到瓶頸了。也呼應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2個月前被各界忽視的提醒,一道關於「內需」重要性的預警。
日期:2018-10-31
台灣第三季出口創新高,但真正賺到的貿易順差卻摔一大跤!怪異的現象,凸顯台灣必須加速走上一條經濟新路線。八月,央行警告台灣必須尋找經濟動能「第二引擎」;九月,一位央行理事要求檢討貨幣政策,解決「只靠出口」的失衡結構;十月二十六日,央行前副總裁許嘉棟、國發會前主委劉憶如、央行前理事吳聰敏⋯⋯,多位重磅學者齊聚,他們直指匯率與利率長期沉痾,開出台灣經濟轉骨的貨幣政策新藥方。要走上這條名為「內需」的經濟新路線,長期扼殺台灣產業活力的「廉價新台幣」,也得跟著大革命。
日期:2018-10-31
中美貿易戰干擾下,全球股市陷入空頭市場,手機、汽車、房屋類股烏雲罩頂。尤其是與台灣有高度連結的汽車業,銷售下滑,也預見了2019年的景氣恐不樂觀。
日期:2018-10-31
大部份公司的勞動契約其實對於離職程續都沒有著墨太多,原因是勞基法對於離職最多也只說明到勞動契約終止的方式,但對於員工要如何進行離程續,其實都是交給勞資雙方議定之,因此常常會有爭議。
日期: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