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總書記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總書記共有241項結果
國際總經

上海「媽咪指數」看中國經濟

克強指數,是由英國知名雜誌《經濟學人》在2010 年提出,用來評估中國GDP 增長量的指標。筆者創了一個從酒店媽咪call客量推測經濟復甦的「媽咪指數」,可惜上海解封後,消費仍疲軟,經濟未見起色。

日期:2022-06-29

政治社會

「極權體制下的產物」!李家超99%得票率當選特首,謝金河:香港接下來變化,已經可以預期

一世一路一條心:香港的未來。香港的特首出爐了,其實只有一個人選,當選機率百分之百,這沒有什麼值得討論。不過,香港信報白丁的漫畫畫了一個人拿著1416的牌子來這正是特首當選人李家超的得票,白丁用了一個標題:一世一路一條心!像是在期許香港的未來。

日期:2022-05-11

政治社會

烏克蘭危機下 中國態度轉變與對台灣統戰的影響

俄羅斯在2月23日開始進攻烏克蘭後,中國當局對這次俄國入侵進行了一套突兀的消息風向轉變。中國與俄羅斯聯邦成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由中共黨總書記習近平直接著手參與,可謂中俄兩國準聯盟關係。即使幾乎全世界普遍的譴責俄羅斯入侵行為,中共高層顯然不願意公開批評盟友。

日期:2022-03-17

國際總經

習近平想秋天犯台?先保總書記位置吧!內外不安撞出「權力裂痕」,朱鎔基等中共大老要「修正路線」

編按:一份俄羅斯聯邦安全局機密文件顯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考慮在今年秋天全面接管台灣,但外媒觀察,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權力出現「細微裂痕」,原因就在於在經濟衰退及烏克蘭戰爭效應為中國帶來的不安局面,已有包括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在內的黨內退休大老,反對習近平打破慣例繼續連任總書記。

日期:2022-03-17

政治社會

習近平今秋「全面接管台灣」?俄羅斯機密文件揭露他的盤算…吳釗燮:無論何時我們都要做好防衛

編按:一份俄羅斯聯邦安全局機密文件顯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考慮在今年秋天全面接管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到立院報告時表示,目前還不確定文件是否屬實,但無論中國是否攻擊台灣,台灣隨時都會做好自我防衛的準備。「相信國防部與國安相關單位都在密切關注,不管中國是不是要攻擊台灣,或者什麼時候攻擊我們,隨時隨地都要做好自我防衛的準備」。而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則是表示,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

日期:2022-03-16

政治社會

中共的「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到底為何?

據報導,台灣內閣在1月初向立法院提交的一份官方報告評估,中國政府將在2022年將採取措施,提升統戰宣傳的多樣性與強度,如持續散佈假消息等。這樣的預測符合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最近幾個月,即使中國在軍事和外交領域提高對台灣的心理壓力,北京當局仍試圖在統戰宣傳上營造出更善意的形象。2021年12月的 「第十三屆海峽論壇」活動中強調了「民間交流」的理念,並為年輕人和商人擴大在中國發展的機會,其中國民黨大老也與會出席。中共在1月25日於北京舉行的中央對台工作會議進一步表明了對「統一台灣」的加倍重視。

日期:2022-03-07

國際總經

俄烏激戰鬼城「車諾比」,烏克蘭總統府證實核災點被佔領!「輻射污染是否擴散無法得知」

出版時間0008,更新時間:0650俄羅斯軍隊週四(2/24)由3面進攻烏克蘭,派出攻擊直升機直攻烏克蘭首都基輔,烏克蘭內政部1名顧問證實,曾發生嚴重核災的車諾比核電廠遺址附近,雙方爆發激烈交戰,美聯社報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首席顧問波多利雅科證實,烏國已喪失了對車諾比核電廠址的控制。稍早外媒曾傳出俄軍摧毀核災除,核廢料儲存設施已被摧毀。

日期:2022-02-25

國際總經

Omicron讓中國清零政策踢鐵板…外媒揭關鍵原因 後續恐付出更大代價

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肆虐,全球疫情持續延燒,為使2022冬季奧運能如期於2月4日登場,中國政府祭出嚴格的清零政策,但仍無法抑制疫情蔓延,甚至連北京、上海,都出現確診案例。

日期:2022-01-17

職場

中國國家主席 引領走回頭路的總加速師 習近平

習近平於二○一二年薄熙來被黨內大老聯手鬥倒之後上台。一五年,在我的《與習近平聊聊台灣和中國》這本書中,我預判習近平將致力打破黨內的十年任期制,而尋求連任二十年。

日期:2021-12-08

國際總經

中國「剪刀差」創28年新高 背後凸顯2大問題!謝金河:企業恐成「夾心餅乾」面臨倒閉

今天清晨出來了兩個重要數據,美國和中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及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字都揭曉,其中,美國的9月PPI是8.6%、CPI是5.4%,剪刀差是3.2。中國PPI則創下驚人的10.7%新高,而CPI居然只有0.7%,剪刀差來到10,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也是1993年以來的28年新高。背後凸顯了兩個問題:供應鏈的惡化,及大宗商品的飆升!

日期: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