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以「中國經濟為何救不起來」為題,探討以習為核心的日益獨裁政府正做出各種錯誤的決定。「新冠清零」政策的崩潰重擊習的國內威望、對科技業的整肅更嚇跑企業家。如今中國因當局拒絕刺激消費而陷入持續通貨緊縮的困境,文中更指「笨拙的政策制定者面臨日益嚴峻的經濟挑戰,情況可能更糟」。經濟學人甚至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騎在一隻龍頭蝸牛身的圖片來諷刺,這也被外界解讀為中國經濟原本是龍騰虎躍,卻在習主政下變成蝸速緩步,甚至陷入泥沼。
日期:2023-08-27
2022年已經接近尾聲,美國發佈了最後一個重要經濟資料,日本銀行作出了第一個意外政策舉動,美國消費者還是買買買,市場卻在擔心經濟衰退。耶誕節假期令美歐金融市場放慢了步伐,成交萎縮,財經高官更已經銷聲匿跡。不過日本銀行卻出人意料地修改了政策,擴大了債市干預的區間,此舉被認為在為明年退出極端寬鬆的貨幣政策作鋪墊,日債跌,日圓大升,並觸動全球風險資產的調整。
日期:2022-12-25
「反彈了,漲400多點ㄟ!」「俄烏談判有進展啊,聯準會升息也利空出盡!」近期抑鬱的金融市場,在戰事降溫的預期下強勁反彈,投資人無不額手稱慶。然而,密布的烏雲就此灰飛煙滅,指數立刻重回萬八榮景?也許,答案並不像滿面通紅的股市一樣這麼肯定……。關鍵在於,掌握資金活水的美國聯準會(FED),展現較以往更加鷹派的態度,加上股市連漲三年,大多數族群基期已高,壓力正逐漸浮現!
日期:2022-03-17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2-17
距離農曆封關1月26日只剩下8個交易天數,2021金牛年即將畫下句點,這隻金牛真是給力十足,加權指數上衝萬八,波段漲幅逾20%,全球表現名列前茅,遠勝於周邊區域的日本、韓國、中港股市。農曆年節2月之後,深陷高檔又缺量的台北股市又將會有什麼表現,這篇文章就來與你分享2022年2月份的操作重點。
日期:2022-01-17
受到美國聯準會(FED)態度轉鷹、國內疫情升溫情勢等利空因素夾擊,台股今(7)日早盤開出小紅以後,在電子、傳產等類股出現大量賣壓,加權指數一度大跌逾200 點,後雖有微幅拉回,終場仍以18169.76點作收,下跌198.16點或1.08%,成交量為3268.35億元。
日期:2022-01-07
美股三大指數頻創新高,尤其美國許多科技巨擎的股價,自去(2020)年股市低點以來,可說是漲翻天。也因此,國內掀起一股瘋買美股風潮,不僅今年海外複委託金額暴增,更有許多人透過更簡便的網銀下單買美股或美國市場ETF,以兆豐銀行為例,第三季美股交易量比第二季成長52%,漲幅驚人。
日期:2021-12-27
上週四(12/16)淩晨,聯準會發佈了一份非常鷹派的政策聲明。要點如下:一、聯準會加速Taper,2022年3月結束購債,從明年1月起,將每月資產購買規模由減少150億美元擴大到減少300億美元,即2022年3月結束購債。二、點陣圖進一步釋放鷹派信號。點陣圖顯示,三分之二官員預計2022年將升息3次,六成預計2023年再升息3次。但也需要指出的是,歷史上聯準會利率點陣圖對實際加息路徑的指示效應很差。三、刪除通膨是暫時的描述。將上次決議聲明中的「疫情相關的供需失衡和經濟復工已經助長一些行業的價格大漲」改成「疫情相關的供需失衡和經濟復工已經繼續助長通膨處於高水準。」
日期:2021-12-21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