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七四年二月十日,英國醫師李斯特寄信給證實微生物會致病的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當時,他們都飽受酸民嘲笑;而這封信,是微生物學、醫學領域有大幅進展的關鍵之一。
日期:2021-07-28
國內知名大提琴家張正傑,3年前因一場意外摔斷左手腕,卻從未取消任何一場演出,3年來,透過積極復健與治療,左手已完全恢復,回顧過往,張正傑笑說,現在的左手是屬於大家給予的力量「可以拉琴,就是老天送我最好的禮物。」
日期:2021-07-22
莫德納高價賣疫苗給各國政府,少數富豪與高管攫取股價大漲的暴利,而獲得「免費疫苗」的升斗小民其實繳了巨額的「疫苗稅」,讓社會不公的鴻溝更加難以彌平。
日期:2021-07-21
2019年初《無人地球:全面改寫經濟、政治、國際局勢的人口崩潰之戰》這本書英文版剛上市時,我立即在臉書介紹,作者布瑞克 (Darrell Bricker)和伊比森 (John Ibbitson)分別是加拿大學者與記者,兩人在本書中提出與聯合國人口預測十分不同的論點:全球人口 —— 無論是歐美亞非 —— 不是在減少中,就是很快就會下降,這使得世界各國對於人口的下降,處於準備不足的狀態,將會給世界各國帶來不同的危機,並衝擊我們對於國際局勢的認識。
日期:2021-07-01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預測,中國人口將在二○三○年左右,攀升到十四億的最高峰,然後逐漸下滑,直到二一○○年約莫超出十億左右—就各層面而言,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人口流失!
日期:2021-07-01
我們逐漸適應這個愈來愈小的世界時,該慶祝抑或哀悼人口的凋零?我們會努力確保人口的成長,還是欣然接受一個人人都能活下去且比較不需要拚命的世界?答案仍然未知。或許某位詩人會發現,人類有史以來,這是頭一遭顯得如此蒼老。
日期:2021-07-01
正經八百的古典音樂會,在張正傑的突發奇想下,從形式到主題都變得熱鬧、有趣,3、400塊錢的低門檻售價更打破市場常規,讓帶孩子上音樂廳,成為平易近人的日常活動。
日期:2021-05-13
一九九七年九月十八日,知名模特兒華莉絲.迪里成為聯合國廢除女性割禮的親善大使。當年那個勇敢逃離殘酷文化的十三歲少女,已然蛻變為暢銷書作家,以及人權活動家。
日期:2021-05-12
一八九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一名妙齡女子身穿薄紗、披頭散髮,在紐約舞出心中的藝術。她是伊莎朵拉.鄧肯,除了開創「現代舞」先河,更宣揚女權,為自由而活。
日期:20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