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由於長年虧損,日前發函教育部、衛福部等單位,檢討電價凍漲優惠。教育部長鄭英耀周三(6/26)表示,在電價成本和平均電價與之間有差額,行政院已召開協調會,責成各部會編列預算,教育部會把它編足,所以也請所有的學校放心。
日期:2024-06-26
近年地緣政治發酵,台歐貿易益加密切,據統計,歐盟多年來是台灣最大外資來源,其中,德國是歐盟各成員國中最大經濟體,德國去年更是台灣全球第8大貿易夥伴、第10大出口市場與第6大進口來源。掌握此時代脈動,貿協將台灣形象展首度帶到歐洲,在德國柏林舉辦「2024年歐洲台灣形象展」,邀集110家台灣企業國家隊參與,在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生活三大領域展現台灣軟、硬實力,貿協更預估商機上看5000萬美元(約16億元台幣)。在活動中,展出業者「軟硬兼施」,不只有「硬實力」的台灣科技、國防產業國家隊的宏碁、雷虎、全達等,還有台灣「軟實力」的鮮芋鮮、Coco都可、鮮茶道、鬍鬚張、郭元益食品等台灣知名飲食品牌,以及國立故宮博物院展出科技創意展品。
日期:2024-06-11
來自科技業界的新任經濟部長郭智輝初登板,在周四(5/30)舉辦媒體見面會,他針對新政府就任後,各界最關注的半導體、投資、能源與核電等議題進行說明與問答。對於核電議題,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經濟部是執行單位,會依法把事做好,經濟部無法決定是否延役。不過他表示,雖然核三兩部機組將陸續停機,但可以作為AI產業未來快速發展時所需電力的備援。談到核電廠具體上如何延役,郭智輝強調「安全絕對不能打折扣」,根據法規,延役需核安會用2到3年安全總體檢後,就算同意了,最快也需在停機後3年時間才能啟動,並非像家中電源開關,可以關起來再打開就能運作。
日期:2024-05-31
繼去年12月中國以台灣違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規定宣布今年元旦起,對原產台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協定稅率後,中國周五(5/31)再出手宣布中止ECFA「134個產品」關稅減讓。不少人會擔憂,ECFA終止將拖垮台灣經濟嗎?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說,完全不會!他說,從健全貿易布局的角度來看,台灣與中國的貿易占比一直下降,對美國與東協的比重快速上升。台灣對美國的順差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來自東協接單更超越中國。換言之,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台灣分散全球市場的努力已奏效。經濟部次長陳正祺則是表態,依照總統賴清德政策會維持兩岸穩定,會維持穩定對中貿易,但也會持續分散市場、降低對陸貿易依存,強化台灣經濟韌性。
日期:2024-05-31
內閣人事底定,第二波國營事業調整也即將開始。根據最新消息,經濟部所屬三大國營官股事業中鋼、中油、台電董座,520後都會異動。中鋼翁朝棟做了8年太久,確定不會續留。中油李順欽也延任多次,暫無續聘規畫。台電現由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兼任長達2年,時間過久且遭質疑「球員兼裁判」,將免代專任次長。
日期:2024-04-25
今周刊編按:台電15日電力供應一度吃緊,加上桃園連日發生停電事故,引發能源政策議論。近日甚至有專欄作家在《彭博》向台灣發出警告,要台灣做好「停電的準備」。報導內容指出,台灣的風電政策發展處在危險當中,呼籲520即將上任的賴清德政府,應該要立即採取行動,廢除台電原先的採購規則、避免能源危機。眼見能源政策議題不斷延燒,台電總經理王耀庭今天表示將請辭負責,經濟部則表示全力慰留中,希望一起繼續努力。
日期:2024-04-20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將在5/20上任,相關人事安排備受矚目,周三(4/10)將公布部分內閣成員名單,可望由前民進黨主席卓榮泰、前文化部長鄭麗君搭配,出任正副閣揆。傳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一度也是賴的閣揆口袋名單,雖然最後沒有成局,但不難看出賴清德積極佈局經濟與產業的國政藍圖。
日期:2024-04-09
面對通膨挑戰,近日電價調整與央行升息成焦點。面對立委連番追問6月再度升息機率多大,央行總裁楊金龍鬆口表示,台灣利率目前在高點,雖利率在相對高點,但再升息「可能性不高」。至於升息對於匯率影響,台幣兌美元週三(3/20)台銀即期匯價貶破32元關卡,楊金龍表示新台幣利率比南韓略低、比日本高,新台幣貶值幅度低於日圓。他也提及,目前政策利率已是15年來高點,市場利率比15年前高得多,先進國家如美國等也在討論6月可能要開始降息,因此台灣6月利率「可能不動」。
日期:2024-03-27
水情與電力息息相關,前2年水情吃緊,曾一度影響多國的水力發電調度,還拖累2023年減碳進度。雖然今年台灣春雨降雨量不如往年,但第一期稻作灌溉已結束,水利署評估目前已順利度過枯水期第一關考驗,接著就是要觀察梅雨季降水情形。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說明,目前剛完成一期稻作大量灌溉,整體水庫蓄水率,包括鯉魚潭、石門等不到4成,不過水利署與中央氣象局密切聯繫,並研判目前水情「審慎樂觀」,中部地區水力發電狀況也都很正常。
日期:2024-03-20
淨零碳排已是全球刻不容緩的議題。政府面對此一重要課題,除了不斷推出整合性方案,更必須與產業並肩前行,協助產業取得所需技術、資金與資源,才能共同創造以綠色成長為驅動力的淨零新經濟。
日期: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