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於二○一九年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為呼籲各國提高抗生素管理之認知與重視,將十一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訂為「世界抗生素週」。
日期:2024-11-20
病從口入!食物未妥善保存、用餐前沒洗手⋯⋯都會造成食物中毒的危機。關於「食物中毒」究竟是怎麼回事?什麼樣的情況才須趕緊就醫?
日期:2024-04-30
北市信義區遠百A13餐廳「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發生至今已逾2周,衛福部周日(4/14)公布,越籍代班廚師住家最後27件環境檢體結果「全是陰性」,次長王必勝表示「這是預料中的結果」,因為唐菖蒲伯克氏菌在環境中屬於弱勢菌種,本來就不易培養,他也強調,這絕對不是懸案,要看用何種方式解讀,後續會由檢調司法機關進一步判定。
日期:2024-04-15
寶林茶室中毒案最新採檢結果昨出爐,越籍代班廚師除了手部檢出邦克列酸,糞便採檢也驗出邦克列酸,但血液卻是陰性,有醫師認為,「該名廚師既是傷寒瑪麗翻版,也是天選之人」。毒物專家則建議,接下來應針對該檢體進行「細菌培養」,確認是否廚師為「帶原者」,最嚴重的情形,則是唐菖蒲柏克氏菌恐已在台灣落地生根。
日期:2024-04-07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續追,因「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名稱被認為與米類食品有關,致米製品市場受影響。週三(4/3)召開專家會議,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確定幫「米酵菌酸」正名,以其英文名「Bongkrekic Acid」直譯,稱為「邦克列酸」。王必勝說,唐菖蒲伯克氏菌4種病原型中,椰毒亞型會分泌毒素Bongkrekic Acid,該毒素與「米」無關,為免產生誤解或不必要的恐慌,決定以多數細菌的命名方式從英文直譯。王必勝表示,這是不幸事件也是寶貴經驗,未來將制訂預防指引,一般性原則提供民眾細菌預防指引,例如食材保存方式等,並給食品業細緻指引。另外,邦克列酸中毒未來也可能再發生,六都需要備妥標準品,將由食藥署傳授地方實驗室技術,協助建立檢驗模式與量能。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孟孟孝透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指出,邦克列酸不僅在米製品中發現,也首見於椰子發酵餅中,隨後零星出現在多種米或玉米原料食品或發酵飲品、浸泡後的木耳。孟孟孝強調,台灣家庭自煮米飯、米粉等被汙染機率極低,米食料理若放冰箱,一兩天內即食,無須過度擔心若要避免接觸到邦克列酸,他建議可盡量少吃低酒精度、低鹽度、偏中性酸鹼值的發酵食品或飲品,食品保存條件為「乾式保存優於濕式保存」、「低溫保存優於常溫保存」。
日期:2024-04-03
每天晚上躺的枕頭,大家都多久清潔一次呢?有研究指出,如果長達一星期沒有清潔枕頭套或枕巾,其附著的細菌量比馬桶座多出1.7萬倍,髒的程度相當驚人。皮膚科醫師也表示,若沒有好好清潔,頭皮一定出問題!
日期:2023-11-07
平常沒事多喝水,可以加速代謝,有助於身體排毒,好處多多,但是小心「喝錯水」反而對健康有害!營養師宋明樺和「無毒教母」譚敦慈就在節目《明欣醫聊事》中和大家分享如何正確煮水、裝水,還有保溫杯清洗也大有學問,7大撇步教大家「喝水不喝毒」。
日期:2023-01-10
盤尼西林(Penicillin)是第一個抗生素,距今已有超過八十年歷史,然而,抗生素新藥研發不易,加上濫用抗生素的結果,使得細菌愈養愈強!避免抗藥性、預防未來無藥可醫,一次了解抗生素使用方法和禁忌。
日期:2022-12-07
現代人注重養生,會補充各種不同的保健食品讓身體更健康,其中維護腸道健康的益生菌,更是許多人日常會服用的保健品,但腸胃科醫師指出,益生菌並非人人都可以吃,對8種人而言,吃了益生菌恐怕就像吃了有毒的細菌一樣,引發敗血症。
日期:2022-08-16
夏天是泌尿道感染的好發季節,女性一生中有九五%以上的機率,至少有過一次泌尿道感染;男人呢?當然也會。為什麼會反覆泌尿道感染?有什麼方式能預防?讓泌尿科名醫來解答。
日期: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