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累積虧損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累積虧損共有132項結果
政治社會

今周重磅》電價漲幅最高估12%將拍板,民生用電也難逃...電價漲通膨升,台灣可能會降息?

經濟部本周將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4月新電價預計出爐,漲幅估計達12%,這次就連民生用電都難逃漲價命運。央行理監事會議登場,近期美國聯準會開始討論降息,但台灣2月通膨卻意外升溫,加上電價上漲箭在弦上,今年是否會出現通膨危機?是否有機會降息?各界都在看。1、電價漲定了!經部本周拍板電價漲福2、通膨又增溫,台灣有機會降息嗎?3、輝達GTC大會登場,劉揚偉親自出席會有什麼重磅消息?

日期:2024-03-18

政治社會

俄烏戰爭致能源價格飆漲 兩年虧四六六○億 台電為穩物價瀕臨破產 電價非漲不可

台電負債比率高達九成五,經濟部及台電從年初頻繁示警台電財務狀況,疾呼要漲電價,更需政府補貼。產業界及學界均認為低估的電價須調整,台電虧損長期原因也該檢視。

日期:2024-03-13

科技

「從KKMAN發跡,大家只知道KKBOX!」王献堂從投資人變團隊,做對3件事吸引大咖股東、打進日本

KKCompany回台掛牌拍板定案,將成為首家音樂串流平台上市公司,未來要發揮累積25年的軟體實力,搶進數位轉型商機。

日期:2024-03-04

生活消費

4月電價不分級距全調漲!「凍漲家庭」每月至少多付2位數 防堵破產命運,經部:台電是大家的

4月起電價就要全面調漲了,而這次不只工業用電大幅調升,長期凍漲330度以下的民生用電,也擬不分級距全面調漲!經濟部長王美花週二(2/20)表示,台電這幾年承擔了減緩通膨的任務,如果沒有政府預算撥補或漲電價,年底會有財務危機。行政院長陳建仁也強調,發電原料大漲,台電調幅相較其他國家偏低,台電已盡最大努力,所有電價調漲一定會透明公開的跟國人做報告。

日期:2024-02-20

台股

LINE Pay每股348元登興櫃,行動支付只有它獲利!如何做到?8年前開始布局...台灣最大股東是這2家銀行

全台灣每2人就有1人使用、擁有超過1,200萬名用戶的第三方支付業者LINE Pay(連加網路),將於1月26日以每股348元登陸興櫃,是台灣第一家行動支付業者上市的公司。

日期:2024-01-24

科技

尾牙席開800多桌、藝人請伍佰壓軸!仁寶許勝雄看2024經濟:現在看起來「很有挑戰」

今年全球經濟情勢看起來依舊充滿挑戰,仁寶副董事長陳瑞聰也認為今年營運還是辛苦,仁寶總經理翁宗斌更預期,今年營收恐怕不會站回兆元之上。不過,仁寶將會持續透過工廠自動化與數位化來提高毛利率,同時將積極啟動併購來加快醫療、車用等新事業成長速度。另外,仁寶也計畫為了車用產品前往歐洲設廠,預計下半年宣布相關計畫。

日期:2024-01-17

政治社會

又要普發現金了?2023超徵稅收逾3千億如何利用?台電、勞健保基金嗷嗷待哺

進入新的2024年,2023年稅收統計也陸續出爐。據財政部在2023年12月所釋出的「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2023年稅收預算數約3兆701億元,而去年前11個月已收到3 兆 2877 億元,超徵額約2175億元;財政部長莊翠雲去年11月預估,2023全年超徵額約3,000億至3,700億元。

日期:2024-01-03

金融

台幣急升、新壽匯損拖累 新光金前11月虧損達105億元!新光金:獲利動能依舊持穩

新光金8日公布11月自結獲利,11月因受到新台幣急升衝擊,新光人壽受到匯兌評價損失影響,11月虧損擴大,導致新光金控累積虧損達到105億元。新光金表示,12月新台幣升值幅度已不如11月快速,目標還是希望在年底前可以將虧損縮小。

日期:2023-12-09

台股

當年併西門子一年就虧270億...佳世達從代工走向高附加價值,靠「一平台、兩條腿、三產業」逆勢翻身

佳世達從當年虧損累累到絕境下逆勢復活,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2006年明基電通歷經併購西門子失敗,隨後改名佳世達後,一步一腳印地從原本的代工產業低毛利時代走向高附加價值,並在台灣經濟脫穎而出。佳世達集團當年面臨併購西門子手機事業虧損,以及當時母公司佳世達代工代工獲利率不高等狀況,在2014年由董事長陳其宏接棒後,公司提出要在三屆董事會、9年的時間內,亦即到2022年高附加價值事業的營收占比過半。因此,佳世達發展出「兩條腿」策略,除集團「有機」成長,也配合「無機」併購式成長,鎖定高附加價值的醫療、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以及網通三領域,藉快速併購三產業隱形冠軍,加上大艦隊一整格平台的資源管理策略,最後達成目標。

日期:2023-11-27

科技

實績篇》葉片生產速度勝歐廠、樹脂材料打入風機三巨頭 台廠練功六年 風電國產化戰績盤點

台灣在二○一八年推動離岸風電國產化,最初面臨外商質疑、國內推動緩慢兩壓力。經過近六年時間,部分台廠零組件成功進軍海外,證明自身有實力打進國際市場。

日期: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