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影像檢查,有時必須使用顯影劑,以便更清楚掌握病灶位置與大小,但使用顯影劑也有潛在風險,必須留意。
日期:2025-03-05
有民眾今天控訴,佩戴知名品牌Zenyum綻雅的隱形牙套後陸續出狀況,且還發現廠商疑有違法進口牙套成品,以低廉成本削價競爭。目前逾百名受害者組成自救會,將提起消保團體訴訟,預計求償千萬元。
日期:2025-02-24
編按:知名藝人大S(徐熙媛)驚傳病逝,稍早其妹小S(徐熙娣)已向媒體證實姊姊的死訊,並透露大S是因流感併發肺炎不幸離世。消息一出,震驚各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表示,流感併發肺炎可能轉為重症,提醒民眾注意。他指出,一般流感症狀為發燒、肌肉酸痛、呼吸道症狀,但若併發肺炎,則可能發展為重症。如出現喘、嗜睡、意識不清、心跳及血壓異常,就要趕快就醫治療。蘇一峰醫師近日曾收治數例流感重症患者,所幸皆為高齡長者,並在插管治療後成功拔管。他表示,免疫力正常的青壯年感染流感併發重症的機率應僅有百分之一,但仍不可輕忽。大S的驟然離世,再次提醒民眾流感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值此流感好發季節,民眾應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戴口罩,並接種流感疫苗,以保護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日期:2025-02-03
惡性腫瘤已連續42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據衛福部最新數據,2022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3萬293人,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也比2021年快轉了17秒。值得注意的是,罹癌患者年齡層不停下修,癌症不再是上了年紀才會生的病,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平常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與增加癌症風險有關,要防癌就要防「這10個字」!
日期:2025-01-29
2024年過去,迎來嶄新的2025年,又到了年度斷捨離的時刻!除了家裡要好好掃除一番,面對爆炸的衣櫥也是得好好取捨一下,尤其是冬季衣物厚重又占空間,對此,也曾深受整理困擾長達10年的收納達人,分享自己淘汰冬衣的技巧,她提供「3大訣竅」,給予沒有頭緒該如何下手的人一道指引,新年「斷捨離」就從今開始。
日期:2025-01-23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周一(12/16)三度排審提高罷免門檻的《選罷法》修正草案,民進黨團周日(12/15)晚間集結立院,但國民黨以人數優勢,封鎖委員會開會外的走廊、鐵門出入口,兩黨立委在走廊爆發推擠衝突。民進黨立委許智傑指控,眾人在紅樓202會議室外推擠時,遭藍委邱鎮軍「連續壓頭4次」,造成臉頰右眼瞼下方紅腫。周一早上9點3分國民黨即強行通過《選罷法》,意即挾著只花了3分鐘,就把法案送出委員會並宣告散會,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說,「」我還以為回到戒嚴時期!國民黨可以選擇讓民進黨發言,到半夜然後表決,多數輾壓之後,送出委員會。結果國民黨連最簡單的道路都不選擇」。民進黨立委黃捷則是批評,國民黨今天直接用膠帶封住大樓鐵門、封住委員會的門、霸佔主席台,不讓立委出入,只為了要硬闖選罷法。惡劣的封鎖出入口,國民黨怕罷免怕成這樣,真的很丟臉。
日期:2024-12-16
採訪前,前體育署長高俊雄已經先跑了趟醫院去探病,他如此規劃當天路程:走2段路、搭1趟公車、轉2次捷運、再騎3次Ubike…。「一般人會對運動的概念下一個『操作型定義』,其實WHO主張的是『身體活動』,像我今天走路、騎車,就是把身體活動融入你的生活style中!」(原文刊載於2022/10/17,更新時間為2024/12/12)
日期:2024-12-12
台中市某國小六年級學生今年3月和老師起衝突,手持樂樂球棒揮打到老師,老師隔天報警,2名警員到校將學生帶回派出所,並移送少年法庭,引發討論。市長盧秀燕日前在市議會答詢時痛斥是最壞的教育示範,批評該教師「不適任」,卻引來基層教師及網友怒火。台中市教師職業工會在臉書發出聲明強調,「老師也有基本人權,請不要搞錯究責對象」,要求收回「不適任教師」的說法。對此,盧秀燕稍早在臉書發文表示,教養孩子真的不容易,「身為家長,我完全能體會過程中的辛苦」,在議會資訊不明的狀況下,對於老師適任與否太早下結論,必須向老師致歉,市府會再調查釐清事實並加強改正,也已責成市府針對這類案例訂出清楚SOP。有媒體報導,盧秀燕之所以態度改變,是因為學校內部調查當天學生道歉後,老師立即表明不提告,但警方認為已通報仍須帶老師和學生回警局做筆錄,讓老師背了「告學生」黑鍋。
日期:2024-12-03
台北捷運日前才發生持刀攻擊事件,今(11/16)日高鐵0814車次第10車廂,有2名乘客發生口角衝突,不料其中一名男子先是揮拳攻擊女乘客,接著拿出背包中長達30公分的匕首,大力刺破餐桌椅,嚇得大批民眾竄逃。高鐵公司表示,事發立即通知鐵路警察協助,並未有乘客受傷、營運不受影響,而持刀男子在台北車站下車後棄械逃逸,警方正在追緝中。
日期:2024-11-16
當你發現腳開始發麻、腫脹或抽筋時,常覺得只是疲勞、走太多路或運動過度嗎?其實,看似無關緊要的小症狀,恐怕是你身體的求救信號!足部的每一處疼痛,都可能藏著更深的健康危機,像是糖尿病、痛風或動脈阻塞等慢性疾病,甚至是肌腱發炎、關節結構異常或疲勞性骨折,千萬不要輕忽。《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調查出網友最常討論的足部不適8大症狀,一起細心觀察這些變化,讓身體保持最佳狀態!
日期: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