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版國中生物課本使用中國用語「土豆」稱呼馬鈴薯一事,引起質疑是認知作戰。教育部長潘文忠接受立委質詢時被問到:「土豆是指什麼?」潘文忠回答,「我們的土豆是指花生」;立委質疑國中生物課本,把馬鈴薯稱為「土豆」,更表明「馬鈴薯、花生都常被稱為土豆,但兩者是不同的物種」。康軒文教事業也發聲明稿澄清,表示編寫目的是在於「提示生活中使用的一些不同語詞,講的都是同一個事物」,也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針對土豆一詞的釋義也包括馬鈴薯。
日期:2023-04-18
美國升息週期接近尾聲,讓資金繼續增加風險權重,全球股市、石油商品和黃金白銀一起上揚,恐慌指數VIX走出15個月來的新低,這一切要感謝美國通貨膨脹大幅回落FOMC的3月會議紀要顯示不少成員願意討論停止升息,就業市場和物價環境的最新變化增強停止升息的預期。利率期貨市場最新價格反映,大約8成機率是5月升息25點(一碼0.25%),年底前市場預計降息3到4碼,前者和聯準會的言論接近,後者便明顯更激進。
日期:2023-04-16
繼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風波後,瑞士信貸週二(3/14)公布原定應於9日提交的年報,自揭在2022年及2021年財報報告程序發現「重大缺陷」,消息一出瑞信股價暴跌逾20%,而後瑞士央行發布聲明支持瑞信,借款500億瑞郎(約1.64兆台幣)讓瑞信「止血」,歐股期貨也應聲暴漲。瑞信也發出聲明表示,將實施選擇權,從瑞士國家銀行借款最高達500億瑞郎,以加強流動性,,瑞信還計畫回購約30億美元債務,以管理負債與利息費用,瑞信成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第1家獲得流動性援助的大型國際銀行。對於外界擔憂近日美國多家銀行接連爆雷,在瑞信財報延後後,是否會成為「下一個 SVB」或「下個雷曼」,產生更大連鎖效應,凱基債信團隊、中國信託商業銀行針對瑞信的財務結構提出報告、解析,以簡要的問答說明,也給予投資者建議。
日期:2023-03-16
前天從高雄回台北,高鐵到站後,趕著回家,就叫了台Uber。這位運將大哥看起來略顯福泰,皮膚很白,穿著輕鬆的短褲加上T恤,應該是40幾歲人,還沒50歲。
日期:2023-03-09
先講個職場故事:周林是個很能幹的員工,最近還成了公司的「銷售狀元」,深得主管的賞識。周林性格外向,和主管也很談得來,私底下和主管走得比較近。主管也確實經常在工作中幫助周林,使得他的業績提升很快。有一次酒席上,主管當著一個客戶的面,說小周是他的好兄弟,有事找他或小周都一樣。後來,那個客戶果真來找周林談一個折扣價,說主管要他直接找小周走流程。事實上,客戶說的那個折扣已超過周林的許可權,是主管級別的許可權。周林想,上次他找主管時,主管批准過一個這樣的折扣。現在客戶又說主管已經知道這件事了,要他幫忙走流程,於是就幫忙辦了,然後打電話給主管說,客戶的事幫主管辦好了。沒想到主管竟然勃然大怒,說:「誰給你這個權力的!」周林很委屈的說:「客戶告訴我已經找過你了,你在客戶面前也說過要他找我,所以我才幫他跑了流程。」主管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在客戶面前那些話,你怎麼就分不出真假來?你知道你這個行為是什麼嗎? 是越級!」後來,儘管周林一再解釋,主管表面上是緩和了,但從那以後,周林明顯感覺,他從主管的「心腹」位置逐漸被邊緣化了。周林總結教訓時說,工作中,主管就是主管,和主管保持安全的工作距離,不但能讓主管感覺到安全,更能保護自己的安全。
日期:2023-02-22
離岸風電進度拉警報,第三階段將迎來更嚴格的國產化要求,二月底將公布正式行政契約,但對國產化實踐、賠償條件等細節,仍未有共識。契約怎麼訂,牽動業者銀行融資能否到位。
日期:2023-02-15
1月份的就業報告打破了經濟學家和市場參與者的預期!美國勞工統計局(the U.S. Bureau of Labor)2月3日表示,1月份非農就業總人數增加了517,000人,失業率變化不大,為3.4%。就業人口主要集中在休閒和飯店、專業和商業服務以及醫療保健領域,由於這些領域就業人口的增長,使的失業率微幅下降。
日期:2023-02-06
美國聯邦眾議員金映玉(Young Kim)日前透過新聞稿表示,她和另一名眾議員葛林(Al Green)共同提出《不歧視台灣法案》(Taiwan Non-Discrimination Act),呼籲美國政府,支持台灣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日期:2023-01-28
今年農曆春節連續假期長達10日,在返鄉團圓及出遊之餘,若有時間的話,建議人資夥伴可以好好思考下述五大問題,為年後開工做最完整的準備。
日期:2023-01-18
今周刊編按:行政院長蘇貞昌1/4宣布將普發現金6000元,還稅於民共享經濟成果,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有不同意見,認為所謂的「稅收超徵」是實徵數大於預算數,但實際都是政府應該要收的稅,問題突顯出行政失靈,預算編列過程有很大的問題,導致連2年預算超出4000多億元,讓人民覺得政府荷包滿滿,但人民日子卻苦哈哈,因而產生相對剝奪感。對此,名嘴汪浩在臉書列出6點,回應外界對中央普發現金的疑問。1. 政府每年有收入和支出預算,但這三年因為全球對資通訊產品的需求增加和台灣防疫出色,台灣2020-2022三年出口和經濟都好於年初預期,因此政府2021和2022年從企業收到的稅超過年初預算。這不是高嘉瑜所說的「政府行政疏失而超徵稅」,這是全民配合政府防疫,努力生產出口,取得經濟和財政好於預期的成果,全民都應該很驕傲才對!2. 現在大家討論的是這部分不在原來2022年支出預算中的,多收到的4500億怎麼花?總統決定分成四個部分花,包括1000億汽油價格和勞保補貼;1000億加強韌性經濟方案,就是苗博雅想要的各種對弱勢族群的補助;700億返還地方政府;剩下的1800億中,普發現金1400億,留下後備400億。這種分配方式面面俱到,雖不能讓任何人特別滿意,卻也照顧到所有人,出口紅利,雨露均霑。3. 但是,苗博雅提議的許多補助或花錢方案,可以由2023年總預算來處理。不要把2022年一次性多收到的稅如何花,和政府長期的產業支持或照顧弱勢族群的方案混在一起。不然,如果2023 政府稅收不足怎麼辦?4. 我是主張台灣繼續成功的「小政府,大社會」政策,不要受西方福利主義影響,政府一旦要設立各種補助或福利,要取消是很難的。但將超收的稅一次性發給全民,不會成為習慣,大家開心一下而已。要相信老百姓比政府官員更知道怎麼花錢對自己好。5. 有人擔心發現金會造成通膨,這是誤解。這4500億都是會被花掉的,用不同方式花掉,錢都會流回經濟體系中,總量約佔GDP 2%,影響有限。除非將這4500億都拿去還長期國債,才有財政緊縮,壓制通膨的小小效果。6. 通過對油氣價格補貼來壓制通膨不能長久,還是要靠自由市場機制來調節供需,才能解決通膨。
日期:202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