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國內外研究指出,台灣22%成年人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其中有5~10%可能會發生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mCNV),若沒有治療,絕大多數90%的病人,十年後的視力都小於0.1,等同於永久視力喪失。
日期:2019-07-05
20210119編按:部立桃園醫院爆發院內感染,引發民眾擔憂疫情將蔓延開來,名醫江坤俊在臉書粉絲團提出,雖然連2年的農曆年都要在COVID-19陰影下渡過,但是現在醫界對治療早已摸索出規則,他更提醒要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來保護自己。江坤俊說,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缺乏維生素D得到COVID-19的機率會上升,預後也會比較差,因為維生素D和呼吸道黏膜的功能息息相關,又可以調節免疫力,所以對COVID-19和流感的發生率會有抑制的效果。另外,COVID-19患者會產生嚴重併發症的,有一部分和免疫風暴有關,適量的維生素D可以降低免疫風暴的發生。至於有那些食物能夠補充維生素D?可以參考這篇報導。
日期:2019-07-05
許多家庭主婦雙手易有麻木、刺痛、無力等症狀,常以為只是使用過度,甩甩手就繼續做家事,渾然不知已罹患「腕隧道症候群」!值得注意的是,現代人頻繁使用手機,也是此疾病的好發族群。其實,若提早發現,不必開刀、吃藥就能痊癒。
日期:2019-07-05
曾經是初期糖尿病患者,50歲就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去年6月體重達114.2公斤的羅東博愛醫院骨科醫師陳劍龍,健康狀況堪慮;他花了一年時間減掉41.8公斤,維持72.4公斤超過1個月。今(6/25)在院內展現瘦身成果,不少同仁欣羨之餘,也問起減重方法,陳劍龍笑稱,不是靠藥物手術,而是靠著LINE群組來督促自己運動和節食。
日期:2019-07-02
胰臟癌是癌症中的隱形殺手,因為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一旦診斷出,常是癌症中晚期。肚子痛、背痛、血糖降不下來、皮膚蠟黃、食慾不振等都有可能是胰臟癌的前兆,建議立即就醫。
日期:2019-06-28
隨著毒素不停的累積,器官功能不斷的下降,到達一個臨界點,就會造成過多的細胞壞死。到了這個階段,就會造成部分器官功能,永久性的喪失,例如肝硬化、末期腎病、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等。
日期:2019-06-27
黃斑部病變是成年人失明的一大原因,尤其民眾常常用眼過度,黃斑部病變的年齡逐漸下降,不再是老人的專利!另外,糖尿病患發生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又更高,應妥善控制血糖,若有視力模糊現象應提高警覺。
日期:2019-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