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報一個數字,說什麼時候要,我就得想辦法去變出來,按時給她。」她說。
日期:2019-11-27
公婆滿意的表情,讓她深信「順從最省事」,就當自己是沒有情緒的機器人好了。(編按:本文主旨,是期許社會的婚姻關係都能受到合理、完善對待,讓家庭關係更幸福美滿。)
日期:2019-11-27
「太多經驗讓我深刻體驗到:這些深層的心理苦痛,並非歸咎於個人生命歷程的不幸,而是源自於整個社會時代文化的脫落失序所致。」鄧惠文在她的參選宣言中,坦承她的從政動機。
日期:2019-11-26
從小燈泡案、林奕含專訪,到龍發堂解散,《報導者》從2016年至今長期關注精神疾病議題的各個面向,真實記錄其與整體社會複雜多變的關係,相關報導即將由衛城出版社於12月出版《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知名導演吳念真特為此書寫下推薦序,透露「台灣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與精神疾病之間跨越40年的淵源。
日期:2019-11-19
近年來失智症在台灣越來越受到重視,民眾發現自己的專注力、記憶力下降時,也常常擔心大腦是否已經退化、罹患了失智症。事實上,許多人不是真的失智,而是「假性失智症」。
日期:2019-10-15
因此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對於是否找到了正確伴侶感到不安,懷疑對方是否確實是自己所要的,或是懷疑自己和對方在一起,只是因為自己不想傷害對方,只是因為自己不習慣於孤獨。
日期:2019-10-08
「這根本不該發生」還有「他至少要對我做到這種程度吧」這類想法是否常常出現,或是內心抑止不住地想:「我好歹也是他的長輩耶!」或是「部長也不想想,我過去是怎麼對他的!」這些都是主觀意識在作祟,要先練習放下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
日期:2019-10-04
某天,一位容易陷入擔憂情緒的中年婦女,因不堪其擾,而來醫院找我進行心理諮商。她說她只要看到別人表情變得不大對勁,就會擔心是不是自己哪裡做錯了;打電話給小孩,如果他們沒接,就會胡思亂想擔心他們是不是發生意外,心裡開始七上八下。
日期:2019-10-04
造成退休壓力症候群的因素,是因為對自我整體性的評價全面瓦解。「退休」這件事,摧毀了「我」這個人的存在價值,導致自我評價低落,感覺像是心頭的一塊肉被撕裂。
日期:2019-10-04
「台大教授拾荒為生,醫師女兒不聞不問!」這是精神科醫師吳佳璇,面臨失智父親因常在路邊撿寶特瓶而需要處理時,對他說:「再這樣下去,可能會上報喔!」她所想的標題。在帶著戲謔的對話內容中,卻能細膩地帶出照護者是從理解角度,去看待眼前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因為生病而出現異常的處境。
日期:20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