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多達兩萬名的高風險家庭孩子,長年處於貧窮、暴力、家庭失能的環境,有如生活在廢墟之中,他們得不到老師、親友的關懷,幸運的,還能靠自己的雙手求生存,不幸的,就從此陷入長期的困頓裡。如何給予失家、失學少年一個活下去的機會,台灣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日期:2017-11-02
第一眼看到小婷,蔡秋華印象很深刻,除了個子瘦瘦高高,還有一大堆行李,「平常小朋友來,就一個包,甚至連衣服什麼都沒有,但她有大箱子、五層櫃……。」
日期:2017-07-20
目前我國十六至十八歲少年犯罪率最高,少年感化機構的負面新聞頻傳,面對少年矯正制度改革,解決人力不足、權責隸屬問題,是燃眉之急。
日期:2017-03-09
二十三歲的小傑(化名),兩度進出少年觀護所,經過矯正學校三年的感化教育,迷途知返,考上某國立大學英文系。從他的經歷,可看見少年矯正制度的教化目標及背後結構性問題。
日期:2017-03-09
謝淑薇在奧運前因為網協制度更改、不滿退賽,再次點燃國人對運動協會運作的疑慮,加強監督機制才是正解。
日期:2016-08-11
在印度,有三億人過著沒電的日子,Boond把太陽能設備帶進鄉村,照亮二萬五千個家庭;同時首創預付卡買電模式,用商業力量改善當地能源問題。
日期:2016-04-14
只關心成績,會把孩子愈趕愈遠,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就不願意對我們傾訴, 我們也就愈來愈不瞭解孩子的內心、愈來愈容易錯怪孩子,而造成衝突不斷。屆時, 若想在任何一方面去影響孩子,將愈來愈困難!
日期:2016-03-13
這幾年,台灣傾全國之力推動創業與創新,甚至在大學裡當作一門課來教。事實上,創新要從小開始,先從小學教育改善起,把學習、創作的能力與興致還給孩子。
日期: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