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第二故鄉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第二故鄉共有23項結果
國際總經

「台灣人起床想吃豆漿、油條,捷克人起床想吃起司、鬆餅」 為何20多年在地台商提醒 台廠前進捷克得換腦袋 更要扔掉加班文化?

台灣科技業正出現20多年來的第二波布局捷克熱潮,在2000年代初期是以電子五哥等ICT(資通訊)產業為主,如今是以落腳德國德勒斯登的台積電ESMC為服務對象,眾多國內半導體供應鏈正準備布局德國隔壁的捷克。半導體供應鏈即使是去捷克設廠,人員規模不至於像以產線為主的電子業大廠那樣多到成百上千,但這些在地老台廠的在地經驗,仍可以做為新來台廠的重要參考。在有捷克本地20多年經驗的電子業專業經理人眼中,若有台廠規劃今明兩年要去當地設點,甚至蓋廠,他建議經營者一定要換腦袋,不能把在台灣或中國的行事習慣照搬到歐洲,特別是亞洲人習慣的加班文化及上對下管理方式,在捷克多半行不通,甚至可能踢到鐵板。

日期:2024-11-13

科技

投千萬元3年就回本、減碳效益達51.75%!台達電(2308)董座海英俊:總部改建為綠建築只做了4件事

鄭崇華始終懷抱綠色之夢,堅持走在環保的路上。從創業之初,就全心投入節能,所有產品都跟節能或能源管理、減碳有關。從節能產品、可再生能源應用、能源管理優化、工廠節能自動化方案、到家用節能產品等整合系統方案,不僅創造出無限商機,更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台達「環保、節能、愛地球」的理念絕非口號,而是兼具理念與商機的最好典範。

日期:2024-03-08

政治社會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去世,享嵩壽100歲!德國猶太裔難民出身,從甘迺迪到拜登他當過12任總統顧問,為何一生毀譽參半?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11-30

全齡共享幸福抵嘉

四海一「嘉」 咖啡一派為嘉義市增添多元文化魅力

咖啡館是矗立在城市裡的綠洲,不論旅行時光,或生活探索,總能讓人沉澱片刻,也象徵著城市內涵。小而美的嘉義市,咖啡館密度居全台第二,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4間咖啡店,揉合飲食、文學、在地民俗3種配方,調和出獨特魅力,如今更吸引多元文化咖啡館集結於此,四海一「嘉」讓嘉義市更有味道。

日期:2023-10-20

漾台中:富市台中X新好生活

輝煌歷史 旋風再現 教育推廣╳國際經驗 延續台中棒球傳奇

擁有天氣穩定、南北交通樞紐的先天優勢,加上金龍少棒隊掀起的旋風與職棒球隊深耕經營,讓如今的台中不僅成為國際棒球賽事的最佳地點,也將棒球發展成為全民運動。

日期:2023-03-10

政治社會

《紐時》讚蕭美琴「沒有大使頭銜,卻是華府最有影響力外國使節之一」!她如何靠「戰貓外交」遊走台美?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1-31

生活消費

廚師作家江冠明的意外旅程 在台東邂逅嶄新人生

二十多年來,很多人把台東視為移居天堂,年輕人來此尋夢、中壯年族追尋身心靈的平靜嚮往,但對廚師作家江冠明來說,奔向東海岸的異鄉旅途,必須先穿過蜿蜒崎嶇的蘇花公路,這趟忽晴忽雨的人生旅途中,前一分鐘迎來的可能是狂風暴雨,但轉個彎,忽悠間雲消霧散,猶如人生起落順逆,1997年落腳台東,40歲才執筆寫作、50歲拿刀下廚,開創傳奇第二人生。

日期:2022-11-04

政治社會

棒球教育家方穎豐助台東轟出全壘打 誓言擦亮紅葉招牌

睽違14年,職棒重返台東,吸引逾5千球迷進場觀賽,喚醒沉睡已久的在地棒球魂。棒球被視為國球,半世紀前,紅葉少棒隊在威廉波特賽的奮力一擊,讓紅葉村一夕間舉世聞名,台東也成為「棒球故鄉」;然而曾幾何時,金字招牌漸被世人遺忘。幸虧,在政府民間齊心努力下,持續為球壇培育一顆顆璀璨明日之星,其中被球壇封為罹患「棒球癌」的教育家紅葉國小校長方穎豐,更誓言在教職的最後一站肩負起擦亮紅葉招牌重任,助台東轟出一記漂亮全壘打。

日期:2022-07-04

職場

「我一年拍6部電影,可賺台幣1億啊!」 杜汶澤挺民主被中港封殺 演藝事業歸零 如何在台灣找到第二個人生?

港星杜汶澤剛拿到台灣身分證,成為正港台灣人的他,事業經營有聲有色,但他沒忘記這口自由空氣的可貴,短短1年間,發起萬華待用餐計畫、成立「香港人學生在台灣」獎學金,運用影響力做慈善。對他而言,發大財花在幫助需要的人身上,很爽。

日期:2022-03-09

美食旅遊

秋風起,來去金門鬼屋住一晚! 砸光200萬留學積蓄、39歲創業 反骨老青年憑甚麼反轉故鄉?

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用最「土氣」的方式回到故鄉、翻轉產業,推動在地經濟,串起鄉鎮—在地—與人際的合作,追求地方的永續,這些改變持續發生中。

日期:20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