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積電(6770)再度繳出令投資人失望的成績單,部分受到苗栗銅鑼廠仍未達經濟規模的影響,2024全年自結虧損擴大至67.77億元,遠高於2023年的虧損16.43億元。每股虧損也從2023年的負0.4元,擴大至2024年的自結數負1.64元。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周四(13日)並未出席線上法說會,根據發言人譚仲民轉述,黃崇仁應邀參加本周在法國舉行的巴黎AI行動高峰會,見到了法國總統馬克宏及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這兩位領袖都向黃崇仁表示,希望能借助台灣的力量,厚植本身在AI時代的技術實力。總經理朱憲國則指出,隨著AI浪潮大大推升對3D晶片的需求,以及國際半導體供應鏈去中化帶來的商機,這兩大趨勢可望成為力積電未來幾年的重要營運利多。
日期:2025-02-13
第三類半導體中的碳化矽(SiC),因其耐高溫、高壓的特性,在電動車、資料中心等領域裡接連被導入,不過這幾個市場往往是國際IDM(整合元件製造)廠的天下,過去台灣半導體業者很難涉足,現在卻有一家成立僅5年的台灣新創公司,不但晶片效能不輸歐美大廠,更打進了AI伺服器、電動車供應鏈中,這家公司叫做即思創意。成立於2019年的即思創意,創辦人兼執行長顏誠廷出身工研院,在研究團隊中研發第三類半導體碳化矽,看好新材料未來前景,顏誠廷決定與兩位朋友一起成立了即思創意。
日期:2024-12-31
調查局指出,近日偵辦8家中企挖角竊密案,查獲中共國有企業投資的半導體子公司中國同方公司在台私設據點,由中共財政部基金投資的中國上海瀚薪科技也在台挖角工程師。
日期:2024-09-06
力積電(6770)連續獲利三年後,2023年繳出虧損16億元的成績,是國內前四大晶圓代工業者之中,去年唯一虧損的廠商。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表示,隨著跌跌不休的代工單價,在今年農曆新年後持穩,加上客戶庫存去化可望在下半年告一段落,預期力積電經營面可望在下半年至2025年再度向上,結合公司今年著力的四大動能,加上將在下半年投產的苗栗銅鑼新廠,都有機會使力積電脫離谷底。
日期:2024-05-21
我們將把捷敏KY(6525)與億光(2393)的上周法說會做重點整理,並著手調高億光2024年EPS展望與2025年股利預估值,億光因此落入合理價。
日期:2024-05-20
轉型十年的專業磊晶廠嘉晶,從專攻類比IC、功率元件,正式跨入第三類半導體,一步步打進兩岸IC設計公司、日本垂直整合製造大廠等重要客戶,它究竟有何關鍵能耐?
日期:2024-03-20
中國早在2015年就提出,希望在2025年晶片自給率達到70%的目標,但在客觀條件受限與美國發起科技戰等因素影響下,專家預估屆時連20%都到不了。在業界專家眼中,中國追求半導體國產化的目標,最大關鍵不在於產能不夠大,而是從IP、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設備到材料,這幾個關鍵環節全都被國際社會卡脖子,特別是美國。北京當然不希望長期仰人鼻息,如今希望能從小晶片(chiplet)技術及第三類半導體等兩方面突圍,惟成效仍待觀察。
日期:2024-03-06
美國對中國祭出的半導體出口禁令愈來愈多、圍牆愈蓋愈高,不僅強烈刺激中國在成熟製程上的突破動機及產能擴張,也促使中國晶圓代工廠採購更多本國設備,直接拉抬中國國內導體設備製造商的業績。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估計,2023全年半導體設備在中國的出貨金額可望超越300億美元(約合9300億台幣),再創歷史新高,不僅使中國市場位居2023年全球半導體設備支出的最大市場,也持續拉大與其他市場的差距。產業研究機構TrendForce則預估,中國在28奈米以上成熟製程的全球佔比,可望從2023年的31%,增加至2027年的39%。同期台灣在全球成熟製程的產能佔比,可望從44%降低至40%,與中國的39%幾乎不分軒輊。若真如此,台積電之外的其他國內晶圓代工業者,未來感受到的中國同業競爭壓力,很可能有增無減。
日期:2024-01-25
從貿易戰到晶片戰,美中對峙已揭示「得半導體得天下」的國家發展戰略;從全球化到去全球化,也預示「新亞洲供應鏈」將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位置。身處在地緣政治角力、區域經濟興起的最前緣,臺灣科技業要如何運用自己的不對稱關鍵優勢,在合縱連橫的國際新局中,找到最有利的生機與商機?
日期:2024-01-22
半導體測試解決方案品牌商蔚華科技(3055)攜手旗下數位光學品牌南方科技,共同推出業界首創的JadeSiC-NK非破壞性缺陷檢測系統。這套採用先進非線性光學技術對SiC(碳化矽)基板進行全片掃描,找出基板內部的致命性晶體缺陷,用以取代現行高成本的破壞性KOH(氫氧化鉀)蝕刻檢測方式,可提升產量並有助於改善製程。若以每個SiC晶錠需蝕刻2片基板來計算,JadeSiC-NK可為具有100個長晶爐的基板廠省下每年約800萬美元(約2.5億台幣)因蝕刻而損耗的成本。
日期: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