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悅國際籌劃6年的台北市舊市議會地上權案「海悅國際大樓」,今(6/28)日與台灣營建研究院、台灣幸福健築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預計於2027年底完工,且是首座同時申請LEED和WELL雙白金級國際認證建築。海悅國際董事長黃希文表示,「海悅國際大樓」位於台北市中山南北路與忠孝東西路,因地段極優,以台北市地標來打造,未來會做為商辦使用。目前規劃兩棟大樓,A棟有19樓、約12500坪;E棟有17樓、約3600坪,一樓為台北市城市博物館約3600坪,頂樓將有2層作為海悅總部。他指出,海悅國際大樓和台北火車站會有連通道,加上5鐵共構,儘管西區辦公室量體大,在「強者恆強」優勢下,很看好未來的出租率。
日期:2024-06-28
今周刊編按:眾所矚目的美國總統大選首場辯論,於台灣時間28日上午結束,這也是美國史上最年邁的2位總統候選人相隔四年後再度對決。綜合外電報導,拜登與川普就經濟、新冠肺炎和墮胎等問題進行攻防,俄烏戰爭和以哈等區域戰爭不出意外成為兩人的辯論重點,但唯獨國際關注的台海問題成為漏網之魚,整場辯論會都沒被提及。拜登與川普也不忘互相批評誰是最爛的總統、誰是罪犯,川普還要拜登接受心智檢測,並說自己接受2次認知檢測「身體非常好」,更吹噓起自己的高爾夫球技。CNN報導,民主黨人士對拜登的辯論表現感到絕望,認為拜登的表現相當停滯,不只聲音柔弱、結巴,有時候還張大嘴巴、目光呆滯,在敘述過程中也難以完全表達想法;還有人向CNN表達悲觀,一名曾在拜登政府工作的民主黨人坦言「拜登聽起來語無倫次」。紐約時報評論,整場辯論顯得川普更占上風,因為拜登表現招架不住川普連續不斷的誤導性攻擊,這也讓民主黨陣營氣得跳腳。而政治專家對路透社透露,雖然川普的言論在整個辯論中常常不準確,但拜登似乎更顯得沒有重點。不過,儘管外媒認為首場辯論會川普表現較佳、CNN即時民調也顯示高達67%受訪者認為川普表現較好,拜登仍自認表現不差,還說:「我沒有感受什麼壓力,只是要跟一個騙子辯論並不容易」。
日期:2024-06-28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4-06-28
6月底之後真正的酷暑才正要開始,台灣也將進入用電高峰期。行政院長卓榮泰週五(28日)赴立法院備詢時表示,電價是由電價費率審議會處理,他不能越權。今年已經漲過一次電價,會考慮到物價穩定、民生需求、產業需要進行。繼輝達(NVIDIA)之後,美國AI晶片大廠超微(AMD)也將在台設立研發中心,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指出,各縣市都想要爭取輝達、超微等AI設廠,卻沒有縣市願意設電廠。卓榮泰受訪回應,希望各界支持國家電力開發,台電也有縝密計畫,政府會在工程進行上給予最大監督。
日期:2024-06-28
「一棟建築物的設計和建築風格並不是那麼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社群。它會對生活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建築大師貝聿銘曾說道。反思身處於快速發展的世界社會中,AI帶來了無限可能,對於「家」更是因為科技而顛覆過往想像,然而不變的始終是家的溫度。融合科技人的理性及創意人熱情,傳承建築老字號森聯機構近半世紀40年底蘊,成為孕育新創建築品牌<森鉅建設>豐厚沃土,專業淬煉,夢想發芽,打造符合新世代生活樣貌,以「歸屬感」為命題,從土地、建築空間到人的連結,用一件件美好的建築代表,賦予「家」最美好的詮釋。
日期:2024-06-28
台北101曾創下多項紀錄:擁有世界最快的電梯、世界最高樓,「但即便突破500米,總有天高度會被超越,我們要朝新領域突破。」台北101大樓事業處營運長劉家豪說。畢竟台北101是台灣地標,基於要為國爭光這點,台北101很早就投入永續,但也因此這幾年,跨國公司Google、KPMG、HSBC都是他們主動詢問101永續做得如何,因為「綠建築已是標配,不是選配」。
日期:2024-06-27
《今周刊》於周四(6/27)舉辦2024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會上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以「全球投資展望:台美日核心布局策略」為題發表專題演講,討論未來全球經濟與市場趨勢,以及如何在變動的國際局勢中進行投資布局。
日期:2024-06-27
以「客家妹」形象出道的陳明珠,不只主持過總統就職典禮、金曲獎、金鐘獎星光大道,近年更將觸角延伸到各個領域,演出戲劇之外,還發行個人EP,朝全方位藝人目標邁進。
日期:2024-06-27
在鐘錶市場中,二手買賣本不是新鮮事,隨著勞力士在2022年底推出「中古錶認證計畫」(Rolex Certified Pre-Owned)進入二手市場,讓這個原先僅屬於藏家、拍賣行間的火熱話題,進一步被搬上檯面。讓我們跟著拍賣專家、資深藏家及修錶師,以多元視角窺見神祕的鐘錶「二手」宇宙。
日期:2024-06-26
房價上漲不能全歸咎於「政府幫你買」的補貼政策,不過,保守黨政府這個看似全民討喜的政策,最終結果卻是中產家庭的房屋夢碎。英國的悲劇,足以作為台灣政策制定者的殷鑑。
日期: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