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前「連一鮑魚」負責人鍾文智炒作TDR遭判刑30年5月,棄保1億元潛逃,爆出台灣高等法院合議庭裁定鍾科技設備監控不必延長過程有重大疏失,重創司法公信力,各界質疑鍾未監控「水很深」,要求司法主管機關究責。對此,台灣高檢署主任檢察官陳宏達1日先開「第一槍」,在臉書發文「正人必先正己,建請最高檢察署應即恢復『正己專案』」呼籲檢察總長邢泰釗執行「正己專案」,查明本案是否涉及弊端。而司法院表示,審判長邱忠義違失情節,已不適合續任庭長,司法院將提請人審會免兼其庭長職務,這是展現司法機關究責的決心。
日期:2025-04-02
隨著金融詐騙手法日新月異,AI技術已成為金融安全的新防線。「AI金融科技協會」延續其理念,於週五(3/21)攜手近20家機構,打造產學教育大平台成立「AI金融科技創新學院」,期盼透過生成式AI技術,結合金融素養教育,協助全民提升防詐意識,從根本上強化台灣的金融安全環境。
日期:2025-03-21
(今周刊1474)「你們單位的『數位轉型創傷症候群』好一點了沒?」「新一代的『AI轉型戰略』搞定了嗎?」AI技術一波又一波席捲而來,企業焦慮節節上升,老闆間的問候語也充斥著AI話題,《今周刊》從轉型痛點出發,尋找產業裡的AI高效生,發現國泰金控、友達、聯發科、Google 等業界領頭羊早已動身,就連最傳統的混凝土廠、織帶廠,都換上AI新引擎。這股轉型浪潮不只是「跟風」,更是關乎未來競爭力的生存戰。
日期:2025-03-19
編按:作者張Ceci在38歲就達到有車、有房、資產3千萬財富自由的目標,於是決定提早退休、環遊世界。退休後10年後的今天,資產不減反增,從3000萬成長到4500萬元。目前張Ceci的投資規劃,除了7成布局在較穩健的全球ETF,另外2成投入輝達、谷歌、微軟...這類成長股搏高報酬,剩餘1成資產則持有現金、台股、債券及新興市場等。對於時下流行的存股,張Ceci認為存股10年,還不如投資穩健的全球股票ETF,但如果還是喜歡股息入袋的感覺,該怎麼做才能靠股息致富呢?張Ceci分享存股4心法。
日期:2025-03-14
台北捷運電扶梯的站立方式再度成為熱議話題。一名男大生於昨(12)日在論壇Dcard發文,分享自己在公館站觀察到電扶梯兩側都有人站立的情況,並大讚台大學生「素質高」,引發廣大網友討論。然而,該貼文不僅未獲一致認同,反而掀起了對「電扶梯站立規範」的爭論。
日期:2025-03-14
當談到「財務自由」時,許多人腦中浮現的畫面往往是擁有數千萬資產,過著豪華生活。然而,這真的是財務自由唯一標準嗎?又該如何達到目標,過上想要的生活?
日期:2025-02-27
從最初的盲目操作,到經歷兩次虧損,最終建立起系統化的投資邏輯。張永叡毫不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投資心路歷程,以及致富的祕訣。
日期:2025-02-12
詐騙手法日新月異,台灣每年因詐騙造成的損失金額突破千億元,付出的有形與無形社會成本更是驚人,尤其生成式AI蓬勃發展,助長新型態AI深偽換臉詐騙透過視訊通話使詐騙手段更加難防。面對威脅升級,趨勢科技推出「AI防詐達人」應用程式,快速查證各種潛在詐騙內容,自動過濾垃圾與詐騙簡訊,上傳截圖也能主動出擊查證,不限廣告圖片、影片、文字或網址,築起零死角安全防線。另外大家耳熟能詳的電腦防毒軟體PC-cillin2025雲端版兼具AI防毒防詐、防範網路詐騙、網購交易防護與保護個資安全4大功能。
日期:2025-01-24
作為防範詐騙的第一道防線,統一證券結合內外資源,鎖定青年學子與高齡長者,加碼守護金融弱勢族群,推廣金融教育與創新防詐,雙軸確保全齡金融安全!
日期:2025-01-21
「好想買到大飆股,如果被我找到,一定All in,一次翻身!」「真的,我要是抓到大黑馬,一定抱到天荒地老……。」股民最大的夢想就是持有的股票暴漲一夕致富,這個過程不只顛簸,也可能會迷失………。
日期: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