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立場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立場共有3774項結果
政治社會

沒社交活動、沒外交榮耀史上最乾淨的奧運 東奧一路衝菅義偉被迫賭上政治生涯?

國際奧委會堅持如期舉辦,東京奧運將在7月23日正式開幕。然而,日本民意過半反對舉辦,首相菅義偉猶如過河卒子,隨時可能踩地雷瞬間下台。

日期:2021-06-02

政治社會

借鏡國際經驗》專訪以色列衛生部司長拆解疫苗接種戰略 總理30通電話「纏」出疫苗 從每日確診七千到全解封

半年前,飽受疫情所苦的以色列人民,憤怒地上街示威。但在快速施打疫苗後,這個九百萬人口的國家,在六月一日全面解除禁令,台灣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日期:2021-06-02

政治社會

解讀全台大搶工:家事移工為何「不斷逃跑」或「逼雇主就範」?

疫情席捲全球造成國內移工數量減少,許多家事移工因此轉往待遇較佳的工廠任職。政府與其強力限制移工轉換身分,改善適度勞動條件,才能為弱勢家庭留住人力。

日期:2021-06-02

政治社會

沉著應戰

疫情下,各種讓人觸目驚心的場景、各種悲劇情節的訊息開始出現,人心難免浮動焦慮,社會的氛圍,也就跟著有些亂了。本期封面故事,我們選擇了一個近來各方討論爭執「最混亂」的主角當題目:新冠肺炎疫苗。

日期:2021-06-02

金融

絕望悲傷時看錢往哪跑?謝金河:新台幣強升 代表錢比人更愛台灣

台灣真正的定海神針今天早上一位好朋友打電話來說他昨晚看了一整晚電視,心裏很煩,覺得台灣就要完蛋了,一夜難眠,起來喝Wisky,想把自己灌醉,結果還是沒睡著。一大早,他打電話來說,台灣是不是完了?

日期:2021-06-02

全台防疫報導

疫苗政策惹爭議 總統府晚間發聲明 重砲轟在野黨「昨是今非」

關於媒體詢問近日有部分人士質疑蔡總統於2009年就H1N1流感疫苗相關發言等議題,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今(1)日表示以下五點說明:

日期:2021-06-01

台股

航運百年榮景!陽明詢圈現增 小股東歎「真心換絕情」

根據《財訊》報導,貨櫃三雄受惠全球運價竄升,營運狀況大好,尤其是近年幾乎年年虧損的陽明,今年第1季就繳出每股盈餘7.49元的亮眼表現;不過,3月底陽明董事會決議以詢價圈購的方式,辦理現金增資3億股,除了一成留給員工認購外,其餘9成採取全數詢圈的方式,引來小股東忿忿不平。

日期:2021-05-31

職場

總在下班前最後一刻才討論公事的人,就像在17:59放置炸彈的「炸彈客」

我實在很想對他說:「拜託你趁著天還沒黑時工作好嗎?」

日期:2021-05-31

政治社會

我對台灣政論節目與名嘴生態的經驗分享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資深媒體人蔡玉真分享,對台灣政論節目與名嘴生態的經驗。

日期:2021-05-31

政治社會

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分析,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