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空床率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空床率共有12項結果
政治社會

洗腎被當人球踢 居服員拒絕服務 台灣愛滋防治優 為何感染者長照陷困境

台灣逾八成愛滋感染者長期接受治療,病毒量低到「無法傳染」,卻有許多愛滋長者因遭歧視,無法接受長照服務。身為全球愛滋病防治、治療「模範生」的台灣,該如何保障他們的權益?

日期:2024-01-10

保險

防疫險「普拿疼不賠了」盼止血!兆豐產再提27億理賠金 拖累兆豐金9月虧損逾12億、累計EPS不到1元

防疫險越賠越多,真的扛不下去了!繼富邦產、和泰產後,國泰產險及中信產險也跟進表示防疫險住院理賠將變嚴,若以國泰產保單條款來看,法定傳染病綜合保險住院日額一天2000~3000元,以隔離七天來算,理賠落差約在1.4萬~2.1萬元。幾天後,防疫保單產險公司中最後一家苦撐的兆豐產險也發出公告,自10/6起除了7種抗病毒藥物外,普拿疼、止咳藥都不再理賠!而10/7,兆豐產9月再提列27億理賠金,導致母公司兆豐金控(2886)9月虧損12.12億。

日期:2022-10-08

政治社會

中風、心肌梗塞患者進不去加護病房只能轉院...為何全台抗疫專責病房空床近6千張,疫情緩和也不能轉用?

新冠疫情趨緩,專責病房空床率逾5成,所掀起的醫療排擠效應,愈來愈引發討論。如何兼顧醫療品質與防疫部署,從中取得平衡,將是指揮中心重要課題。

日期:2022-07-27

全台防疫報導

郭董「PCR機」檢驗也算數!即起「家用PCR」陽性=確診…新變異株入侵!7~8月恐新一波上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22)日公布國內新增5萬2213例本土個案及3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71例死亡。全台確診數不斷下降,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明(6/23)日有機會降到5萬例以下,不過口罩禁令目前仍維持9種情境下可以不用戴,未來會再視情況評估放寬的可能。另一方面,由於「家用PCR」通過食藥署EUA審核,指揮中心也放寬確診條件,只要民眾使用家用PCR檢測機有陽性反應,經醫師判斷後可判為確診。

日期:2022-06-22

政治社會

關懷診治社區病患 抗疫兼安定人心 熱血診所醫發起「游擊戰」 守護醫療量能

全國新冠肺炎中重症病患已突破五千人,為保存大醫院醫療量能,雙北醫師公會號召基層診所醫師,扛起社區醫療重擔,在疫情肆虐下成為民眾眼中的安定力量。

日期:2022-06-01

全台防疫報導

南部病床數吃緊!Ct值「這區間」患者先解隔…中和2歲童「消失的81分鐘」,陳時中:有錄音檔可調

新北市一名2歲男童,因為染疫成為我國首例兒童重症,但在家長撥打求救電話後81分鐘才被救護車送醫,最終不治離世。男童爸爸控訴要政府公開真相,指揮官陳時中表示1922都有錄音檔可調閱。為了降低兒童染疫風險,指揮中心也公布將增設兒童疫苗大型接種站,BNT疫苗採「隨到隨打」。而台灣疫情似乎有往下降的趨勢,不過陳時中卻對南部略微憂心,坦言南區病床吃緊、空床率僅剩3成,對於患者出院條件將做相關調整。

日期:2022-05-30

全台防疫報導

新制減輕壓力,昨首見「住院比出院少」…最快6月邊境解封?陳時中曝鬆綁關鍵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週六(5/28)公布國內新增80835例本土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27例死亡。死亡案例中有兩名兒童,分別是一名6歲童確診發現腦瘤搶救不治,另一名兒童因肺炎併呼吸衰竭死亡。

日期:2022-05-28

全台防疫報導

確診者恐重複感染?陳時中:可能性很高,「像流感一樣」…疫情高峰已過?「還要觀察2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週五(5/20)公布新增85720例本土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9例死亡。對於本土疫情嚴重,指揮官陳時中多次表示,「台灣沒有醫療崩潰」,遭第一線醫師打臉。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社區疫情往醫院蔓延,不少醫護人員確診需要隔離,因此有不少醫院有床位,但不夠人力執行醫療照護,「但實際情況沒有到崩潰情形。」

日期:2022-05-20

全台防疫報導

王必勝喊「雙北叫不動大型醫院」讓他人苦撐!侯友宜怒:我們最辛苦的時候,有誰給第一線鼓勵?

對於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昨日指出,台北和新北市府明顯叫不動地區醫院和大型教學醫院,新北市長侯友宜動怒稱,「我想請問總統、院長,在我們最辛苦的時候,有沒有給我們重災區的新北市醫護同仁最大的力量?反而CDC用這樣話語傷了我們第一線工作同仁的心,打擊了第一線醫護同仁」。

日期:2022-05-15

焦點新聞

別傻傻排隊搶快篩,只有這千分之四的人要特別注意!沈富雄給8招「和病毒共存」的方法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昨(5/3)確診數已經突破2萬例,創史上新高,政府也隨著疫情升溫做出許多政策改變。對於近期民眾搶購快篩劑,醫界出身的民進黨前立委沈富雄表示,有症狀、懷疑自己得病,而且擔心那千分之四風險的人,才要快篩。

日期: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