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書作者陳吉仲紀錄翻轉農業的幕後故事,讓農民不再看天吃飯,從政策改革到產業升級,農會就扮演的角色,其中,稻米與雜糧契作,農會幫忙宣傳、鼓勵種植玉米,不只幫助農民提高收入,也提高雜糧自給率。另一個成功案例是台灣本島種植的高梁,就金酒公司來說,可以獲得穩定的原料;就農會來說,可以擴展經濟事業;就農民來說,可以有更好的收入;就農業部來說,可以藉此調整農糧產業結構,增加品質好的稻米生產、增加雜糧耕作面積;就台灣來說,可以維持雜糧的糧食自給率。為了提升雜糧的自給率,除了玉米和高粱,還有許多農會投入輔導農民轉作大豆、地瓜等,大豆生產面積已經來到5600公頃,希望可以持續擴大到1萬公頃。
日期:2025-03-25
編按:這本書是謝長廷派駐日本將近3千個日子中,把經歷的點點滴滴整理成冊。除了台日重大事件的幕後第一手記錄,謝長廷也記述在日生活與心得。提到日本人的養生觀,謝長廷指出,他們把「衰老」視為一種病,很多節目、新聞都在討論保健、抗老。而他每次參加活動,遇到一些現場民眾,很多已經超過80、90歲,相比之下他頓時覺得自己很年輕。謝長廷從日本的「9宮格便當」中,發現長壽的重要條件:少量多樣、少量慢食,還要注意進食時保持身心愉快。主食有魚、稻米、豆腐、味噌、蔬菜和海菜等,這些食物糖分低,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降低罹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駐日期間也改變謝長廷的飲食習慣,回到台灣後,他仍盡量維持這樣的飲食模式,不過調整成上午吃一份均衡的早餐,通常中午就不再進食,晚上再吃豐富且均衡的晚餐。
日期:2025-03-24
二○二四年技嘉科技營收達歷史新高,市值登上台灣上市公司前五十大;但創辦人之一的劉明雄卻於同年與世長辭。葉培城沉澱半年,緬懷這位相識近半世紀的創業夥伴。
日期:2025-02-12
農曆蛇年春節到,春暖花開的季節,一家人最適合到風光明媚、天氣溫暖的南部地區旅遊。《今周刊》精選高屏文藝春遊五大亮點,包括高雄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高雄輕軌、內惟藝術中心、文化遊艇,以及屏東的屏菸1936文化基地、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讓春節出遊也充滿文藝氣息。
日期:2025-01-17
嘉義縣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轉型之路已從傳統農業縣走向農工科技大縣,透過開發6大產業園區,吸引上市上櫃企業搶進投資設廠,帶動智慧製造、自動化和綠能技術發展,聚焦半導體、智慧機械、航太、無人機產業,以及生技醫療等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成為南臺灣S科技廊帶新門戶。「崛起.嘉義」論壇邀請嘉義縣政府與進駐的企業家代表,共謀推進嘉義縣產業發展,帶動地方經濟活躍、提升城市發展競爭力。
日期:2024-11-28
面對全球暖化危機,企業減碳壓力大,過去,企業減碳多半聚焦於節能、使用綠電等方式,如今最夯的減碳解方竟藏身在台灣原住民部落。集保結算所於今 (11/25)日宣布與原鄉總會簽署合作意向書,成為全國首家與原民部落攜手合作的企業,開創自然碳匯新商機,也為企業達成 ESG目標注入新動能。
日期:2024-11-25
悠由數據以衛星資料搭配AI,預測農作物收成時機和產量,準確率高達九八.八%。協助擺脫傳統農業經營痛點,不僅台灣農企業搶合作,就連印尼稻米大戶、馬來西亞榴槤農都要靠它。
日期:2024-11-13
「我想做市場上沒有的東西。」養心茶樓創辦人洪國席是餐飲業的門外漢,31歲那年一口氣就開了3間餐廳,更同時挑戰蔬食、台菜及麵包坊。養心茶樓在2013年一開幕就為蔬食界帶來一股旋風,餐廳不但天天客滿,還很難預約。他笑道:「養心茶樓比我們預計的還要受歡迎,一個月營收近千萬元。」好成績的背後有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這是他為了太太而開的餐廳。洪國席的太太從小吃素,兩人相識後,經常一起用餐,「那時候吃素的人很不方便,而且素料偏多,我吃不習慣。」全家一起去吃港式飲茶,選擇更少,他心想:「能否以港式飲茶的方式做蔬食和點心,還要讓吃葷的人感覺不到是素食?」他的策略很成功,養心茶樓在蔬食店已成為名店,持續拓展。因台菜競爭激烈,去年收掉滿穗台菜,轉型為「Yache韓式蔬食」,去年9月主打年輕的副品牌「養心沙龍」進軍新店裕隆城,目前養心餐飲集團年營收3億。
日期:2024-11-11
彰化縣最近因執行垃圾破袋稽查政策,受到各界矚目,吸引全台各縣市紛紛前來取經。其實,除了大刀闊斧執行資源回收垃圾減量措施外,彰化縣原本就是「環保模範生」,不僅資源再利用有許多創新作為,還在今年的「112年環境保護績效考核」獲5座特優、5座優等的好成績,讓彰化成為全台「環保領頭羊」。
日期: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