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捐要不要再提高、菸捐收入是否濫用,近來成為話題。《今周刊》追查發現,菸捐收入扣除給健保的準備金外,使用彈性大,成為相關單位的小金庫,許多花法令人咋舌,難怪不少稅制專家呼籲:讓菸捐回歸稅制,杜絕弊端。
日期:2015-08-27
台灣FDI(外人直接投資)不只是單純的指標數字,在數字背後,凸顯的是台灣從產業到政治各種問題。《今周刊》向產、官、學界權威及專家,尋求解方。台灣下一步,該怎麼走?
日期:2015-07-23
台灣要吸引外商投資,為何卻用重稅懲罰外國人?同樣是外國人,為什麼有人能來台灣工作,有人卻不行?法規說改就改,增加的成本和風險,讓財星五百大企業想退出台灣。
日期:2015-07-23
六年多前調降遺贈稅率至一○%,近來呼籲調高稅率的聲浪再起,《今周刊》專欄作家朱敬一認為,當年的錯誤政策,導致貧富差距惡化、房價飆漲,六年多前主導的政治人物難辭其咎。
日期:2015-06-11
台灣愛心不落人後,每年公益團體總計可收到超過四百億元捐款,但是財務透明程度,卻遠落後於歐美各國;慈濟與紅十字會先後爆發爭議事件,凸顯出公益團體在財務上的控管、效能,需要在自律和他律上有更多監督和公開資訊。
日期:2015-05-21
這個稅制,沒人喜歡它,國際卻越來越重視它。北歐等福利國家除了資本稅,就是靠它:消費稅。這個你每天都在付的稅,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日本的安倍經濟學,被它給亂了陣腳?台灣又該如何避免?
日期:2015-05-14
台灣的財產稅,從以前以來一直都是調降。調降財產稅,包括遺產及贈與稅、地價稅、房屋稅等等,也造成我們這個世代最大的社會不公。
日期:2015-05-14
童年經歷被討債的生活,南山人壽處經理邱靜婉從小立志要有錢,要住進光亮的房子。如今,她真的辦到了,成為年薪千萬一族,她也希望「以愛出發」的守則,能給其他業務員帶來啟示。
日期:2015-05-07
今年50歲的王先生,結束在海外的事業搬回台灣定居,由於賣掉公司及海外房地產,手邊有3,000萬元的現金想要做退休規畫,生性保守的他原想全數放銀行定存,每個月再領利息出來當生活費即可,但是銀行理財專員提醒他:「放銀行定存會有二代健保的問題,而且就資產移轉的角度來看,買投資型保單會比較適合王先生現在的需求。」
日期:201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