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00)一名年輕博士、三位熱血大叔試驗十年,在農田上架起太陽能板,達到農收和能源自給「雙贏」,他們讓荒地重生,為老化農村導入新經濟,證明了農作和光電可以共存共榮,相互加值。
日期:2023-10-18
林爸爸前2年過世,因為媽媽早已不在,於是105年買的房子由林先生和哥哥共同繼承。今年因為哥哥結婚生小孩想要換屋,2人商量後,把繼承的房屋出售後平分。因為爸爸的房屋是105年1月1日後購買的,適用房地合一稅,申報時才發現事情大條了......因為少一個關鍵因素,導致林先生的稅金是哥哥的6倍。你一定很好奇,到底是哪個關鍵因素呢?
日期:2023-10-18
從瀕臨破產危機到公司重組成功,神祕的新加坡航運大亨親吐人生低潮,五年拚出虧轉盈成績,接下來看好亞洲風力發電前景,這回從台灣出發再創事業新成長。
日期:2023-10-18
台灣光電正走入寒冬。「整個下半年很冷,選舉到了,光電被打得很慘,審查幾乎停擺……。」多名業者在不同縣市發出類似的感嘆。一名南部大老手中的大型案場,上半年準備就緒,在地鄰里溝通完善,生態評估也無疑慮,卻被地方政府暗示選後再放行,轉眼又延宕半年。他大嘆,各縣市不只開慢車,更幾乎要停下來。這盤由政府主導、名為「能源轉型」的大棋,正陷入僵局。
日期:2023-10-18
居住正義大旗下,藍綠白總統參選人難得有志一同,讓「蓋社宅」成為最大政見公約數,但總統一任僅四年,和興建一棟社宅時間相當,如何永續穩定推動,比喊什麼口號都重要。
日期:2023-10-18
一八九一年十月一日,位於美國加州的史丹佛大學正式開學,校訓是「讓自由之風永遠吹拂」。創辦人利蘭為鐵路大亨,他為悼念喪子而向時任哈佛校長取經辦學,開啟學術自由風氣。
日期:2023-10-18
(今周刊1400)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下,綠電需求孔急,政府擘畫的2025綠能藍圖,已宣告跳票,在缺口逐年擴大、須加速追趕的關鍵之際,肩負近7成發電重任的光電,卻陷入缺地危機,關上一道道種電大門的台灣,該如何走出困局?
日期:2023-10-18
從通化夜市的小攤販起家,如今是年營收破億元的連鎖平價串燒龍頭,焦糖楓執行長陳妍霖是如何優化食材處理時間,翻轉辛苦又費時的串燒生意?
日期:2023-10-18
台積電原本將進駐桃園市龍潭科學園區第3期,因擴大土地徵收計畫遭到週邊居民強烈抗議後,週二(10/17)發出聲明表示不考慮進駐龍潭園區,也意味著1.4奈米新廠將另尋他處,引起外界猜測,全台還有哪幾個縣市可能會是台積電下一個落腳處。國科會發出聲明,包括已經奉行政院核定推動中的台中園區二期擴建、橋頭園區、台南園區三期擴建及楠梓園區等新設或擴建園區,都可以容納半導體產業進駐。
日期:2023-10-17
在資訊戰興起、地緣政治影響下,關鍵基礎設施的維護早已涉及國家安全。在今年10月初舉行的台灣網路治理論壇中,屏東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張雁翔分享了美國從法制面上保護關鍵基礎設施的經驗。他也指出,台灣偏向以「事後處罰」來嚇阻竊取關鍵科技、關鍵基礎設施的行為,但如何運用更多行政手段來達到「事前防範」,是應多加思考的方向。
日期:20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