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科學證據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科學證據共有139項結果
健康

香腸、烤肉別和養樂多一起吃!前馬偕臨床營養師:每人體內都有癌細胞,防癌應避免的12種食物

每一個個體內或多或少都有癌細胞存在,人體具有極為奇妙的防衛系統,在免疫功能好的狀況下,會自動將不好的細胞排除;反之狀況不好時,這些癌細胞就有可能快速不正常增生,進而侵犯身體正常生理功能。也有不少人在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後,第一個反應是心理上出現憂鬱,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品質及飲食。換言之,不少癌症病人並非死於原來診斷的病症,而是因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力下降,治療效果不佳,或是有其他併發症。因此,一旦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務必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積極地治療;而不是沮喪或迷信於沒有根據的偏方。癌症患者的熱量攝取應該比一般人多20%。在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攝取足夠的各種營養素,讓身體備足本錢,維持良好免疫功能,以接受治療期間的種種挑戰。

日期:2023-09-14

政治社會

迎向永續系列報導 守住升溫底線 全球零碳時代正式來臨 臺灣準備好了嗎?

隨著歐盟十月即將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亦即所謂的碳關稅),全球正式迎來碳錢時代。淨零碳排不只關乎氣候危機,更將落地成為有形的貿易成本。臺灣的新能源布局迎合全球局勢變遷,亦對國家競爭力有深遠而關鍵的影響。

日期:2023-09-12

政治社會

綠電系列報導》得綠電者得天下!太陽光電、離岸風電、陸域風電…「潔淨能源」優缺點大比拚

當全球對淨零碳排的承諾已經不再是紙上談兵,國際大廠紛紛承諾加入RE100(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潔淨能源),台廠身為許多國際大廠的重要供應鏈,對再生能源的需求當然也不言可喻。究竟屢屢登上媒體版面的潔淨能源:太陽光電、陸域風電、離岸風電分別有哪些優缺點與特性呢?

日期:2023-04-18

健康

從SARS、MERS到COVID-19…下次何時再來襲?冠狀病毒之父:只要有人類,就有更多會出現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逾3年,有「冠狀病毒研究之父」之稱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直言,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人類冠狀病毒出現,且被間隔期間將會變短,但他樂觀認為在此次疫情後投入更多經費、設備與研究量能,會更有信心、能力與方法去應對。對於相當具爭議性的COVID-19起源究竟為何,賴明詔解釋目前這支病毒的起源有兩派主流說法,分別是「自然基因交換說」以及「實驗室製造說」,但他坦言此事目前仍是「羅生門」,真相為何尚無法確定。但賴明詔認為,在COVID-19疫情出現後的1年內,就研發出多款疫苗,遠快於以往的10年,人類很幸運,這也見證科學的偉大,至於疫苗的有效性,他認為疫苗開發須具科學證據,有效與否,不是也不應靠自己判斷,應信任科學。

日期:2023-03-09

生活消費

要價數萬元「老茶」卻有重金屬、農藥甚至是黴菌?醫師、茶農教戰怎麼保存才能健康喝

不少台灣民眾愛喝茶,較講究的還會自行購買或收藏高級茶沖泡飲用,然市面上的茶葉百百款,甚至有行家特愛存放了10幾年甚至更久的「老茶」,要價甚至數萬元!但茶要怎樣喝才能安心?要注意哪些有害物質殘留?超標的茶喝多了有何隱患?就由毒物醫師、主管機關、專業茶農說分明。

日期:2023-02-17

職場

美軍請他研究蘇聯生化武器 日本找他調查沙林毒氣!連國軍也諮詢他意見 這位92歲台灣爺爺究竟是誰?

現年92歲的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榮譽教授杜祖健,半個世紀以來以國際毒物專家的身分揚名於外,在國內則是以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的三子較為人知。從1962年開始在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執教,至1998年在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退休,杜祖健的學術生涯從生物化學、毒物學,橫跨至一部分的物理學。但或許更重要的是,從越戰期間他為美國海軍研究東南亞的海蛇開始,結合了父親杜聰明親手給他的蛇毒標本,杜祖健意外開啟了國際毒物專家的生涯,而且一直持續到今天。不僅美國陸海空三軍為了各自對生化武器的憂慮及應變,找他研究不同領域的毒素,日本警方也請他研究奧姆真理教的沙林毒氣攻擊,連我國國軍許多單位都多次請他回台演講。這就令人好奇,大家口中的杜教授Anthony Tu,到底是何方神聖?

日期:2023-02-01

政治社會

入境台灣定序7例沒抓到突變,如果中國蓋牌台灣擋得了?新光名醫:兩岸防疫要靠科學、不能靠感覺

今周刊編按:新冠肺炎病毒株持續變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周一(12/26)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新冠變異株監測結果,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主流變異株還是BA.5,另外,也定序出中國入境個案7例,BF.7佔兩例,其餘皆為BA.5.2,尚未發現突變。

日期:2022-12-26

健康

寒流急凍》桃園再傳2猝死!天冷「心因性猝死」頻傳 家人自救第一時間務必把握3原則

今周刊編按:今(12/23)日受到寒流冷空氣南下,全台急凍尤其清晨特別明顯,中央氣象局指出這波寒流及輻射冷卻影響,會持續到12/25聖誕節,北部及東北部天氣非常寒冷,其他地區早晚非常寒冷,易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據各地消防局統計,上週光16、17日就接獲121件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救護案,而今日桃園又再傳出2位民眾猝死案件,雖然尚未判定直接與天冷有直接有關,但臨床上觀察只要天氣一變冷心血管疾病、心因性猝死患者也跟著變多。如果事情發生當下,民眾自救要把握3原則。

日期:2022-12-23

保險

每次漲價就有反對聲音!民眾對健保滿意度高達9成,「保護力」卻面臨崩盤危機

「蘇院長您錯了!不調健保費已經不是『利民』,而是傷害到重症病人的權益。這個議題,總統選舉前一定會發酵,執政黨一定會後悔今天這個錯誤的決策!」

日期:2022-12-16

政治社會

確診者7+7再放寬?陳秀熙:65歲以下「這條件」居隔可縮為3天,病毒量已極低

國內確診者居家照護7+7規定可望放寬。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建議,針對65歲以下且打滿3劑的輕症感染者,可縮短居家隔離期為3天,以盡速回到正常社會運作。

日期: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