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四年諾貝爾生物及醫學獎得主歐基夫,鑽研大腦定位系統四十年,開啟腦神經科學全新領域。有過一段不墨守成規的青春,他建議年輕人應自由探索,別被教育系統限制住,一旦找到熱情,就全力衝刺!
日期:2014-10-16
便宜的夜市烤鮑魚,讓貢寮鮑面臨滅絕危機?!《今周刊》獨家深入貢寮、漳州現場,同步調查聯合國、日本市場進出口資料,揭開政府的ECFA謊言,發掘中國進口鮑魚快讓貢寮滅鎮,台灣鮑魚王國已被中國取代,接著鰻魚、吳郭魚、毛豆也步上後塵,台灣引以為傲的農產品王國,正逐漸消失中……。
日期:2014-08-28
學術作為一種志業,孤獨是難免的,張益唐卻走得比別人更曲折,博士畢業後長達八年流離學術圈外;去年,年近六十仍是講師的他,以一份邏輯清楚、完美論證的論文,對難倒無數學者的「孿生質數猜想」提出證明,頓時掀起一番波瀾。
日期:2014-08-07
二○一四年《富比世》亞洲慈善英雄榜入選者之一的徐航健,在四十五歲成為專職投資人之前,只不過是在中華電信研究所擔任副研究員的平凡上班族。《今周刊》專訪徐航健,詳細剖析他在股市賺得巨大財富的成功之道。
日期:2014-07-17
從孩提時代開始,與同伴玩耍時,大多數孩子都會找到臭味相投的死黨,只有幾個不幸的孩子,幾乎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另外還有少數寵兒,則可以自由穿梭於各個小圈子間,處處受歡迎。等到青春期來臨,同樣的判斷又會影響我們和誰約會,甚至日後跟誰結婚。這類人格特質判斷也會主宰我們的職場命運,決定誰能得到工作機會,誰能扶搖直上,還有當時機歹歹時,誰得捲舖蓋走路。
日期:2014-07-17
他花了三十年的時間,只為了找出一個答案,用無數的實驗結果,說服不相信的人們;他找到免疫T細胞抑制分子,重燃全球醫界對癌症免疫療法的信心。他是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美國科學家艾利森。而今年(2018),諾貝爾生醫獎於10月1日揭曉得主,由艾利森與日本的本庶佑博士共同獲得殊榮。
日期:2014-07-03
不好高騖遠,以免因目標過高失敗,弄得灰心喪志;不如一開始就只要求一 天寫一頁,目標變容易,也比較能夠持久,累積下來,不到一年就可以出一 本書了。
日期:2014-04-29
台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楊恩誠,解開多年來全球蜜蜂大量消失的謎團。和蜜蜂結緣20載的他,曾經歷被叮到差點截肢的危機,也帶領團隊首創成為蜜蜂刺青師,走在台灣相關研究的最前端。
日期:2014-04-24
二十年前,台灣曾不顧環保只求發展經濟,近年來大地反噬、汙染加劇,讓民眾反思該如何守護環境。在眾多環保團體中,守護山林水土的地球公民基金會、全心研究海洋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都是經營超過十餘載的實力派環保團體。
日期:2014-04-17
羅志偉醉心物理研究,一晃眼過了十多年;沒錢出國留學,台灣設備又陽春,他一路樂在其中,從沒想過放棄,終究受到國際權威雜誌《今日物理》的肯定。
日期:201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