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大學院校掀起「集體倒閉潮」,包括明道大學、大同技術學院、東方設計大學、環球科技大學4所大學,8月1日起退場,合計898名學生,安置到鄰近或同等級學校,以明道大學來說,學生被安置到北部的淡江及輔大等校。教育部表示,這4校編制內的458位教職員已全部資遣或退休。有媒體報導,明道大學所在的北斗中華路商圈,出現店面退租潮。有業者表示,中華路以前有明道大學學生,晚間11點還很熱鬧,現在8點過後就「夜深人靜」。這兩年少了明道的學生,「招租」公告貼了快半年仍乏人問津。
日期:2024-07-31
台灣哪一間私立大學最強?2024《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出爐,曾入列「黃仁勳大學」的東海大學,躍居全國大型大學(15,000人以上)私立大學排名第1,不僅在SDGs(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影響力單一項目拿下全台第1,更在「社會聲望」(共有11細指標)面向,較去年進步11名,成為私校龍頭。其實,先前也有人力銀行調查,台灣哪所大專院校,最受企業歡迎?在「私立一般大學」排行中,三雄淡江大學、輔仁大學、東海大學依舊屹立不搖。
日期:2024-07-17
今年5月,四所私立高中職從「專案輔導學校」名單中解除,暫時擺脫退場危機;但走出錢關只是第一步,若無長遠轉型經營計畫,仍可能再陷「專輔循環」。
日期:2024-07-17
高中免試入學放榜,竹苗區各校高中錄取分數再創新高,不少新竹家長驚訝今年即便國中會考考5A都上不了竹苗第一志願竹中、竹女,竹科實中甚至要5A10+、作文五級分才能上,也讓許多家長抱怨會考級分比序大有問題,導致新竹學生升學競爭激烈,寧願轉學籍到雙北。
日期:2024-07-10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上周五(5日)舉辦會員大會暨研討會,邀請多位專家學者,針對國內退休議題,進行專題演講與討論。協會理事長巫慧燕致詞表示,從協會的角度,我們都希望每位退休人士,都能享有一個富足的退休生活。巫慧燕指出,大家除了倚賴勞保、勞退,其實雇主可以透過提撥高於6%的勞退,利用額外增提來留財。我們也應借鏡其他國家,透過勞工自提自選、稅率優惠來鼓勵退休規劃。
日期:2024-07-08
財政部近期公布2022年綜合稅資料,住商機構據此統計,彙整出6都平均「最富里」,其中台南蓮潭里成為大黑馬,以綜合所得稅中位數約達166.5萬元,奪下全台都會區平均最富里的冠軍寶座。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指出,該里鄰近南科,磁吸高資產科技人才進駐,致使區域平均收入高於全台不少。
日期:2024-07-08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6月在台大發表專題演講時,除了列出輝達在台超過40家的供應鏈夥伴以外,也列出包括台大、清大、陽明交大在內的9所國立大學,以及包括中原大學、輔仁大學、元智大學在內的8所私立大學,意外引發討論。然而,這所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雖沒被黃仁勳點名,但其「飛機系」可說是赫赫有名,「航空維修學士學位學程」今年完訓學生有26位,延續歷年口碑獲得同業高度肯定,每位畢業生都獲航空公司2至3家錄取,就業率高達200%。包括星宇(2646)、長榮航(2618)、華航(2610)也都祭出高薪及福利爭取產業生力軍,入職起薪上看6萬元、最多6個月年終、三節獎金和員工優待機票等。
日期:2024-07-08
台電由於長年虧損,日前發函教育部、衛福部等單位,檢討電價凍漲優惠。教育部長鄭英耀周三(6/26)表示,在電價成本和平均電價與之間有差額,行政院已召開協調會,責成各部會編列預算,教育部會把它編足,所以也請所有的學校放心。
日期:2024-06-26
小孩子的世界遠比大人們想像的複雜。日前有一名家長上網發文表示,她的女兒念私中,只因家裡不是開豪車住豪宅而遭同學排擠,她心疼女兒的遭遇,心想是不是轉學念一般高中就好呢?貼文一出,引發網友熱議,紛紛建議:「轉出來吧。」
日期:2024-06-26
113年適逢龍年出生的學生入學國中,不少台北市公立學區出現滿額,連私中都有已經報到且繳交畢業證書,卻突如其來接獲通知,告知因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不同意超額增班,因此開始通知家長退費、並協助轉台北市戶籍所在地3所公立中學報到。台北市私立東山高中國中部出現超收狀況,台北市教育局不同意增班,因此校方依照錄取分數致電家長,到學校進行退費,並將給予2萬元補助,校方一一通知家長。對此突如其來的狀況,在東山高中國中部LINE群內掀起熱議,因為公立學校報到時間都結束了,卻面臨原本錄取率極低的私中,無法就讀。事實上東山高中國中部在3月招考時,北市教育局就已經告知不能增班,校方卻仍超收學生,現在才通知不能錄取,讓家長們不能接受。家長紛紛致電台北市教育局,並在家長群內寫道:北市教育局承辦表示,在等東山提供名單才能協助處理,但學校遲遲沒有提供名單。今周刊記者詢問台北市教育局了解,北市私立東山高中國中部預計招收員額為630人,但學校卻超收142名學生,更逕自向學生家長表明已錄取,導致學子權益受損。後續會協助安排學子進入其他學校就讀,「絕對不會讓孩子受教權受損」。
日期: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