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民眾對「分批罷免及補選」與「國會全面改選」的意向,本刊發起獨家調查,了解其中利弊後,不同黨派支持者多認為解散國會改選,是現階段打破政治僵局的最佳解方。
日期:2025-04-01
過去一年,政黨惡鬥、行政與立法衝突升溫,讓國政陷入空轉。要打破政治僵局,扭轉惡劣局勢,除了推動罷免案,台灣社會還有更好的選擇。
日期:2025-04-01
今年即將登場的大阪世博會,主建築大屋根以日本傳統木造工法築起圓周約兩公里的大圓環,把160個國家的參展建築物圈在其中,也「圈起包容與連結」的含意,深得我心。
日期:2025-04-01
2025智慧城市展暨淨零城市展周二(3/18)於南港展覽館二館登場,「台灣虛擬電廠與發展趨勢與商機」論壇,邀請產官學研共同商討,如何從政策面、法規面,促進虛擬電廠發展。當國內「看天吃飯」的綠色能源占比愈來愈高,如何提升電網韌性,成為台電的重要課題。此時,不僅透過儲能系統、需量反應來應對,透過「虛擬電廠」的概念,更能善用分散電力資源,提高電網韌性。
日期:2025-03-19
隨著DeepSeek異軍突起,AI產業正從無上限的硬體競爭轉向效率優化與商業化落地;儘管關稅可能引發通膨憂慮,但在利率維持不變下,生技產業有望憑藉資金外溢效應逆勢而起。
日期:2025-02-12
健保署一度同意替診所藥師「加薪」,讓藥師公會炸鍋反彈,引爆醫藥大戰。藥師公會主張不該以制度鼓勵醫院、診所聘請藥師,應全面釋出處方給社區藥局;醫界則認為醫院、診所藥師的功能,無法完全被社區藥局取代,雙方難有交集。為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議,《今周刊》發起調查,發現根據民眾領藥經驗與需求,台灣社會短期內並不具備全面實施「單軌制醫藥分業」的客觀條件。
日期:2024-11-27
在1950年代台灣男性的平均餘命才只有53歲,女性55.7歲,把退休年齡定在65歲是合情合理的,所謂人生70古來稀,65歲是也該退也該休了。但到了2024年的現代,人們平均餘命大幅延長,男性大約76.7歲,女性則更高達到83歲。我們繼續定義65歲為強制退休年齡就更加顯得荒謬。
日期:2024-11-15
臺灣能源轉型邁入關鍵時刻,政府也以「減煤、增氣、非核、展綠」策略,作為淨零排放路徑,然而社會輿論雖然一致認為,多元管道提升能源自主性至為關鍵,卻也對於整體能源布局,能否滿足臺灣致力發展高階半導體、AI算力、電動車產業的未來用電需求,有著莫衷一是的意見或主張。
日期:2024-08-28
隨著降息時程確定,資本市場可望直接受惠族群之一就是生技,由減重藥開啟的長線賽局,也將逐漸進入眾藥競逐階段,進而逆轉重大病程,甚至延壽。
日期:2024-08-28
新冠(COVID-19)疫情再度延燒,再加上流感同時升溫,使得各大醫院及診所的患者明顯增加。據了解,這波疫情令許多人再次染疫,甚至在醫院等看診「全程戴口罩」也仍難逃病毒侵襲。專家預估第6波高峰將落在7月中旬,直到9月之後才可能會緩步下降。
日期: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