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富爸爸鄭載浩,投入股市40年,頭20年裡5度破產還賠了房子;而讓他重獲成功、賺得百億韓元身家(2.4億新臺幣)的轉捩點,正是《三猿金泉祕錄》!所謂三猿,即不見、不聞、不言。眼見起漲之變,內心不陷起漲之淵,而懷抱賣出之意。耳聞起跌之變,內心不陷起跌之淵,而懷抱買進之意。即使見聞漲跌起始之變,亦不對人言;一旦言說則蠱惑人心。此即三猿之祕。──牛田權三郎《三猿金泉祕錄.序》作者期待這本改變他命運的經典,能改變更多人的投資生涯。
日期:2024-02-01
台灣最大玻璃生產廠商台玻(1802)遭員工爆料,原本公告2024年員工伙食津貼,由現行每月2400元調整至3000元,然而1月26日又再度公告「員工伙食津貼調整變更」,說明將改以現金方式發放,並依個人表現及貢獻度評比計發,引發員工不滿。對此,台玻董事長林伯豐回應,「其實還是全員加薪」,只是有多有少,少的就是1%,多的就是3.5%,平均來講3%以上。他認為,應該給表現好的員工多一點獎金,才能讓公司賺錢。
日期:2024-01-31
輔仁大學校長江漢聲涉嫌挪用公款,自2007年起以「醫學院學生臨床技術學習相關活動」等名義,向輔大校產申請借款400萬元,再給非校方附屬機構輔大診所使用,檢方偵結,依背信罪起訴江漢聲。全案新北地院今(31日)審結,法官依背信罪嫌判處江漢聲10月徒刑。
日期:2024-01-31
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於周二(1月30日)舉行新竹高鐵辦公大樓的開工動土典禮,位置就在高鐵新竹站正對面,過馬路就到,是2022年聯發科取得70年開發經營權的高鐵新竹站專二區地段。這塊土地佔地5252坪,是高鐵新竹站周邊少數尚未開發的基地。 聯發科將投入約90億台幣,興建地上17層、地下五層的研發辦公大樓,將可以容納3000人,預計2027年完工,將可望成為新竹地區的新地標,也將是聯發科未來的重要研發戰力所在。
日期:2024-01-30
編按:根據瑞信研究所(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公布《2023年全球財富年度報告》(Global Wealth Report 2023),人均財富國家排名,第一名是瑞士68.5萬美元,第二名美國55.1萬美元,香港排名第三55.1萬美元、居亞洲第一,第四名是澳洲49.9萬美元,台灣則為第15名約27.4萬美元,勝過德國(25.6萬美元)、南韓(23萬美元)。對比財富中位數排名,第一名是比利時25萬美元,第二名澳洲24.7萬美元,香港同樣排在第三名20.2萬美元,台灣排在第12名、10.8萬美元,略高於美國(10.8萬美元)、日本(10.4萬美元)、新加坡(9.9萬美元)和南韓(約9.3萬美元)。兩表相比,可以看出該國富豪與中產階級的財富差距,美國的貧富落差最為驚人,人均財富排行第2、中位數卻掉到13名,比值超過5倍,美國富豪財富可見一斑,少數富豪即可撬動整個國家平均值。瑞士財富差距比值也超過4倍,澳洲、紐西蘭、英國則約為2倍左右,比利時則相對均富,比值不到1.5倍。相比之下,台灣富豪和中產階級財富比值僅為約2.5倍,貧富差距不算太大,那為什麼台灣人相對剝奪感「體感」這麼高?
日期:2024-01-30
「戰後嬰兒潮正在步入高齡化,這對個人、家庭、社區及社會都深具意義,不須等待政府的服務或依賴長照,我們都應該提前為面對老化進行準備,尤其在長壽化之下,這群『壯世代』還有第三生人值得追求」。
日期:2024-01-28
自然課可能是眾多課堂中,最有機會讓孩子動手做,引起學習興趣的科目,然而放眼全台,僅2所教育大學有在培養自然專科教師,根據教育部統計,國小自然老師有85%非科班出身,讓人不禁擔憂,當自然課變成只能照書本念,能不做實驗就不做實驗,如何幫孩子的科學基礎打底?LIS情境科學教材透過影片重組科學教案與內容,讓各種冰冷科學知識「立體化」,牛頓、阿基米德、伽利略等科學家穿越現身說法,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也成為老師在教學現場的多元輔具。
日期:2024-01-26
我對美術的興趣,或源自家中長輩的薰陶。家裡開過絹印工廠,還幫迪士尼代過工,小時候幾乎是被可愛的卡通人物圍繞著長大。我叔叔黃木郎也是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後來到舊金山藝術大學純藝術研究所(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AAU)深造,現在是國際知名畫家,曾在紐約自由女神移民博物館、紐約林肯藝術中心及法拉盛市政廳、韓國釜山、法國巴黎、西班牙巴塞隆納等地舉辦過畫展,也是「尖峰畫會」發起人兼會長。耳濡目染下,我對繪畫一直有種情懷,彷彿來自基因裡的呼喚。國中畢業後,沒有走一般的高中升學之路,而是毅然決定去考復興商工美工科,或許是我對傳統「升學之路」一次的小小叛逆,我想遵從本心,追尋熱愛的藝術。父母的支持,更是我大膽前行的重要後盾,在充滿愛的環境裡成長,無所畏懼。
日期:2024-01-25
本書作者「宋周鉉」擔任國小班導三十幾年,為了把在教育現場所觀察到孩子「建立自我認同」和「成長」的時刻傳達給更多關心此議題的家長,他開始撰寫文章,分享自己的實作領悟與學習。
日期: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