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社區的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社區的共有501項結果
健康

基隆警察、小吃店群聚恐造成社區感染! 陳時中:林右昌主動居隔延長至10天

基隆市警局、小吃店群聚擴大累積至27日共27例;當中基隆市市長林右昌有也是相關接觸者所以匡列採檢,並且正在自主隔離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指出,與林右昌通過電話之後,林右昌自願把居隔天數從3天延長為10天。

日期:2022-03-27

退休

女兒已出嫁、兒子40歲不婚忙工作...68歲退休人壽高管:在家和老婆大眼瞪小眼,不找工作早晚會生病

按理說,臺灣的銀髮族或是樂齡族這一群人,已走到人生下半場,也已累積了一些財富與人生經驗,應該是身心靈最自由自在,最能做自己的一群人。若您仔細觀察周邊朋友的樂齡或銀髮族朋友,您會發現,其實不然,他們仍有諸多問題需要面對。

日期:2022-03-14

政治社會

他們的現在式 我們的未來式 一起完美變老 嘉義最老鄉的樂齡大實驗

這裡,有「西瓜故鄉」的美譽,也是台灣秋葵最大產地,更曾種出台灣最甜的火龍果。有意思的是,這裡的百歲人瑞,也是一張特殊的「地方名片」,去年就超過一三○位,相較前一年成長約三成。嘉義縣是台灣老年人口比率最多、老化指數最高的縣市,而擁有豐厚農產與人瑞風景線的鹿草,更是嘉義縣「老中之老」的偏鄉,在這個距離高鐵站車程約十分鐘不到的偏鄉小鎮、「被皺紋塗鴉」的城市之最,阿公阿嬤、民間團體、地方政府,正在上演台灣「不老社區」實驗的新傳奇!

日期:2022-03-02

美食旅遊

蘭陽文青閱讀地圖攻略

「淡蘭文風為全台之冠!」清朝時期欽差大臣沈葆楨曾發出如此感嘆,這片綠油油的蘭陽平原,孕育出宜蘭一代代的藝文人士,直至今日仍是文學薈萃之地。隱藏在田野風光背後的宜蘭本土文學,與自然景觀撞擊出直擊心靈的詩篇,走訪宜蘭獨立書店,看他們為文學做出的努力,在田野中飄出迷人的書香。

日期:2022-02-16

全台防疫報導

本土暴增40例「33人陰轉陽」 社區威脅有擴大之勢?陳時中:關鍵必須注意「這幾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7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0例本土個案及32例境外移入(1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日期:2022-02-05

房地產

聯聚瑞和大廈即將落成,創台中雙冠王紀錄

房市景氣持續向上,素有「全台豪宅密度最高」之稱的台中七期,更是動見觀瞻,以即將於今年第一季度落成的的「聯聚瑞和大廈」為例,已在台中創下「平均銷售單價最高(71.4萬元)」、「住宅總樓高最高(172.8公尺)」、等「雙冠王」紀錄。

日期:2022-01-28

房地產掃瞄

北市豪宅租金揭秘!上班族花全年薪水也只夠租一個月 這幾個社區每月至少40萬租金

租一間豪宅的月租金多少,是不少民眾都有興趣的話題,根據房仲業者統計實價租金的狀況,發現台北市租金排行前十高的豪宅,多集中在大安區、信義區與大直水岸區段,像是西華富邦、勤美璞真及前陣子很紅的吾彊等知名社區,月租金至少都要40萬以上,堪比普通上班族一年的年薪。

日期:2022-01-25

政治社會

一夜暴增60例確診》前台大感染科醫師:英國這4週4739人死亡...醒醒吧,這不是小感冒

編按:國內本土疫情持續升溫,桃園電子廠「亞旭電腦」昨(21)日晚間一口氣爆出60例新確診個案;桃園市長鄭文燦今(22)上午地方防疫會議表示,昨天採檢1005人,其中63人確診,加上之前6人,另尚有1人在返國時採檢確診,總計達70人確診!對此,日本旅遊部落客、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在粉絲專頁上分析Omicron致死率,提醒國人打疫苗對於防止重症死亡具有明顯效果。兩劑很好,三劑更好。50歲以上差別更明顯,更需要第三劑。疫苗沒打好打滿,別奢言與病毒共存。

日期:2022-01-22

生活消費

中華電信基金會「蹲點創新設計行動」再升級 共同凝聚地方最亮眼的模樣

當地方創生成為社會顯學,促成各個社區躍躍欲試,無不盼望透過創生計畫翻轉地方能量、創造經濟價值。中華電信基金會成立之初,即以實踐社會責任出發,深入社區部落、城市邊陲以及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近年著眼於地方產業發展極需跨領域人才的參與,因此透過本計劃接連促成社區及大學設計團隊的合作,運用創意讓社區更加活絡。

日期:2022-01-20

全台防疫報導

陳時中說「未來將縮短檢疫日期」 》若每個人將難逃確診的命運 為何還要高規格防疫? 動態清零、與疫共存大PK

新冠肺炎(COVID-19 )全球爆發2年多以來,隨著高傳染力的新變種Omicron出現,許多國家防疫政策走向「與病毒共存」,引發「動態清零」與「與病毒共存」兩立場的論戰。以往,新冠肺炎確診者死亡率、重症率都不低,對未接種疫苗者有很大的殺傷力,可能造成醫療量能崩潰;目前,台灣社會出現新的聲音,認為Omicron疫情多輕症,不需要堅持清零,防疫要維持經濟生活的平衡。

日期: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