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力晶集團控股約兩成的合肥晶合集成,2017年底才量產,七年後已經躍升為中國營收第三大的晶圓代工業者,僅次於華虹集團及中芯國際(SMIC)。身上帶有濃厚力晶基因的晶合集成,不僅過去一年來單季營收一度超越同樣脫胎自力晶的力積電(6770),而且連續兩年獲利高於力積電,這不免讓外界質疑,力晶集團是否「把孩子養大了,反而跟我競爭」。對此身為力晶第二號員工(董事長黃崇仁是第一號)的晶合集成董事長蔡國智強調,力積電是在台灣,晶合集成在中國,「我的競爭者是三星」,而且沒有「我養一個孩子,他長大了,怎麼跟我競爭」這回事。他也說明,晶合集成之所以能在成立九年、投產七年後,擠進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之林,更是中國第三大,除了公司抓到2020下半年市場出現晶片荒的商機,移植自力晶集團的制度與團隊默契,以及董事會的快速決策及支持,都是重要原因。
日期:2025-03-25
中國產能過剩在全球掀起的紅海殺戮海嘯,身為台灣石化業龍頭的台塑集團,處於風暴第一排,股價下跌反映獲利急凍,大盤5年漲58%,台塑四寶市值卻平均大跌近6成,總市值已跌破2009年金融海嘯的低點,創下15年來新低。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在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坦然談到這波空前的衝擊。王文淵直言,轉型是企業的必走之路,若沒有持續進步,整個集團向來引以為傲的優勢,最後也會被迎頭趕上甚至超越。原本轉型就是集團的現在進行式,風暴來襲則讓轉型腳步10倍速加快了。
日期:2025-02-26
(今周刊1471)中國產能過剩,加上減碳、禁塑、綠電趨勢等不利因素,讓台灣石化業正處於完美風暴中。其中,最具指標意義的台塑集團,更遭遇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戰。本刊獨家專訪總裁王文淵與四董,台塑集團如何靠轉型升級抵禦石化業最冷冬天,迎來新的春天?
日期:2025-02-26
為了重振美國製造,美方施壓台積電,傳出已有三套劇本,包括台積電在美建立先進封裝廠、多方合資入股Intel Foundry業務,以及由英特爾承接台積電在美客戶後續封裝訂單。而現也傳出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董事會有所回應。
日期:2025-02-15
川普戲劇性重返白宮,相較前一任期,在無法連任的前提下,政策方向與節奏變化恐遠超市場預期。路博邁固定收益投資長巴施亞精闢解析川普新政,指出投資人不可忽視的三大關鍵誤區。
日期:2025-02-12
發錢了!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19)周一(1/13)為第7次配息發放日,若以除息前105萬受益人數來算,平均每位受益人可拿到8909元,年前多一筆紅包收入真是太開心了。其實不只00919,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大華優利高填息30(00918)、凱基優選高股息30(00915)、中信綠能及電動車(00896)、第一金工業30(00728)、中信成長高股息(00934)、野村趨勢動能高息(00944),連同00919這8檔ETF也都在同一天入帳。理財部落客孫太建議,時時檢視自己目前的持股狀態,多聽、多看、多比較,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嘗試→修正→再嘗試→再修正,直到磨合到屬於自己的方式,每個投資人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投資之道。
日期:2025-01-14
2024年12月25日,全台灣有12名縣市長執政滿6周年,《今周刊》在年底推出系列專訪報導,希望了解這些縣市長在最後2年任期中,規劃達成的城市治理目標和政策行動。報導中,《今周刊》也邀請12個縣市議會的朝野黨團幹部,提出對縣市政府未來2年的施政建議,期盼促成良性的府會交流。
日期:2024-12-24
為照顧員工健康,南良集團總裁蕭登波早於2008年成立嘉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後簡稱嘉良生技),近年來,嘉良生技聚焦在健康產業,並與嘉易創創育中心(後簡稱嘉易創)合作成立「大健康產業加速器」,致力協助健康相關產業的新創公司從草創期躍升到成長期,加速創新技術的應用落地,共創市場商機。
日期:2024-12-23
AI人工智慧正在改變人類生活,不僅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驅動力,投入AI解決方案的新創公司也不斷增加。台灣智慧雲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後簡稱台智雲)深耕AI生態圈多年,於2023年推出「AI超算加速器」,為AI新創團隊提供專業技術開發、營運策略等資源,並引入商業機會,協助推動產業AI應用發展。
日期:2024-12-23
鴻海有意買下日產汽車股份的消息,這幾天傳得沸沸揚揚,但鴻海之前布局似乎不只於此。根據日本媒體報導,鴻海曾接觸日本主管機關經濟產業省(相當於我國經濟部),提出一個堪比2005年戈恩(Carlos Ghosn)同時接掌日產及法國雷諾汽車執行長後,對日產的大規模改造計畫。然而,經產省內部對於鴻海提案態度偏保守,因為汽車是日本的核心產業,無法想像讓一家外國企業控制,而且還有經濟安保上的考量,因為鴻海集團與中國的關係密切。
日期: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