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24)減碳是長期趨勢,從歐洲、美國到亞洲的開發中國家,強制性碳定價皆是淨零轉型的要素,台灣碳費今年也順應國際趨勢隨之上路。對於部分產業或企業來說,碳費是不可避免的成本,必然會衝擊實際上的獲利;相反地,部分具有減碳或永續概念的產業,在碳權計費的時代,也會帶來利多。
日期:2024-04-02
(今周刊1424)「政府應該要把評估結果先告訴我們,到底影響多大?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的喊價,這實在不是一個現代化國家應該要有的作法⋯⋯。」接受《今周刊》視訊專訪時,李堅明輕嘆了一口氣。
日期:2024-04-02
(今周刊1424)一家是台灣指標的碳排大戶,一家是多年來被批評環境資訊不透明的電子代工大廠,曾是台灣永續後段班的他們,如今卻獲得全球最嚴格的碳揭露組織肯定,他們做對了什麼?
日期:2024-04-02
減碳的壓力已經是所有國內外企業都必須共同面對的,碳交易市場成為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低碳化的趨勢當中,台灣企業該如何透過碳交易壯大國際的永續競爭力?又該如何擬訂減碳策略?《今周刊》周一(3/18)主辦《ESG永續台灣第四屆國際高峰會》,邀請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副總李介文及台塑安衛環中心副總黃溢銓三位專家進行分享。
日期:2024-03-18
面對零碳排已是全球趨勢,除了企業導入創新科技之外,工研院也開發永續碳管理平台,與跨領域策略顧問服務,協助企業克服實現淨零的諸多挑戰。
日期:2024-03-18
《今周刊》周一(3/18)主辦《ESG永續台灣第四屆國際高峰會》,邀請到總統蔡英文、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CDP首席影響官Nicolette Bartlett、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元太科技董事長李政昊、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莫冬立等貴賓,為台灣共探零碳時代解方。蔡總統表示,發展再生能源、推動能源轉型,一直是政府努力的目標。她強調,淨零的路上政府一定會當大家後盾,提供各項協助,帶動整體綠色經濟的良性循環。蔡總統也期盼透過分享及交流,凝聚更多共識,讓台灣在ESG實踐路徑上,引領亞洲、接軌世界,展現對永續發展的實際行動和堅定承諾。
日期:2024-03-18
環境部26日將召開碳費費率審議會,也預定3月底公告碳費基準,國內年碳排量逾2.5萬噸的企業,須根據2024年排放數字,自2025年開始繳碳費,意味台灣碳有價時代正式來臨。台泥周四(3/14)表態支持碳有價,但呼籲環境部應同步具體公告台灣CBAM的推動時程表,並要求進口商品開始申報碳排放量,避免使用高碳排進口原料及商品之企業,錯估認為可免除碳成本。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指出,碳議題沒有疆界也無法鎖國,台灣如果只實施碳費卻沒有配套的CBAM碳邊境機制,將會造成高碳排商品傾銷台灣,衍生國家之間的「碳洩漏」,結果實施碳費後的台灣產業價值鏈碳排不減反增。張安平建議,政府要推台灣版CBAM,可以和歐洲學習,因為歐洲從2005年開始,到設定2034年所有行業都要支付碳成本,花了20年時間演進制度。
日期:2024-03-14
台灣不出產原油,加油站賣的油比超商的水便宜;身為全球電動車關鍵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國, 車種低碳轉型里程碑卻沒個譜⋯⋯若不用標竿分析,加碼有利點,規避有害點,低碳淨零永續是「門都沒有」。
日期:2024-03-13
儘管有多項看似不利於國內房市的政策即將上路,但國內房價仍持續上漲;在電價即將上漲、物價蠢蠢欲動之際,房地產成為保值、抗通膨首選,營建股長線仍看好。
日期:2024-03-06
趨勢前哨站美國消費電子展(CES),堪稱年度科技風向球,CES 2024幾乎與AI畫上等號,AI無所不在 AI Everywhere。AI顯示器及娛樂、智慧機器人、運動科技、數位健康四大主軸,勾勒未來全球科技產業發展的新藍圖,各項創新應用帶動成長新動能。
日期:202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