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24)減碳是長期趨勢,從歐洲、美國到亞洲的開發中國家,強制性碳定價皆是淨零轉型的要素,台灣碳費今年也順應國際趨勢隨之上路。對於部分產業或企業來說,碳費是不可避免的成本,必然會衝擊實際上的獲利;相反地,部分具有減碳或永續概念的產業,在碳權計費的時代,也會帶來利多。
日期:2024-04-02
(今周刊1424)因應全球加速淨零轉型,台灣於二○二三年一月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開始籌設「碳權交易所」,同年八月,碳交所正式在高雄揭牌。從籌備階段算起,近一年過去,碳交所做了哪些事?展望台灣碳交易市場的下一步,碳交所又有什麼樣的計畫?對此,《今周刊》專訪台灣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為讀者一一解析。以下,為專訪問答節錄:
日期:2024-04-02
(今周刊1424)「政府應該要把評估結果先告訴我們,到底影響多大?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的喊價,這實在不是一個現代化國家應該要有的作法⋯⋯。」接受《今周刊》視訊專訪時,李堅明輕嘆了一口氣。
日期:2024-04-02
(今周刊1424)一家是台灣指標的碳排大戶,一家是多年來被批評環境資訊不透明的電子代工大廠,曾是台灣永續後段班的他們,如今卻獲得全球最嚴格的碳揭露組織肯定,他們做對了什麼?
日期:2024-04-02
全球最大應用研究機構組織RTOs International Networm(RIN)首長年會首度前進亞洲,一連於3/26、3/27在台灣舉辦,包括芬蘭、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等12國頂尖研發機構的首長齊聚台灣,突顯台灣在創新研發的深厚實力,受到國際認可。本次RIN主席、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蘇孟宗表示,RIN是全球最重要國際應用研發機構鏈結平台之一,年會移師台灣,突顯台灣獲得肯定,此次聚焦氣候變遷、勞動力短缺等挑戰,台灣會和國際互補,建構韌性社會。
日期:2024-03-27
去年歷經升息循環、庫存調整、企業資本支出與獲利下修、地緣政治等衝擊,市場操作難度頗高,然而過去三年整體績效贏得金鑽獎肯定的得獎者,卻能洞燭機先掌握投資脈動,交出漂亮的成績單。究竟這些最強操盤贏家與團隊投資勝出的關鍵在哪?而隨著台、美、日股創新高,展望未來,他們對市場的看法與布局策略為何,值得關注。
日期:2024-03-20
減碳的壓力已經是所有國內外企業都必須共同面對的,碳交易市場成為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低碳化的趨勢當中,台灣企業該如何透過碳交易壯大國際的永續競爭力?又該如何擬訂減碳策略?《今周刊》周一(3/18)主辦《ESG永續台灣第四屆國際高峰會》,邀請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副總李介文及台塑安衛環中心副總黃溢銓三位專家進行分享。
日期:2024-03-18
《今周刊》周一(3/18)主辦《ESG永續台灣第四屆國際高峰會》,由《今周刊》研發長王之杰,與CDP首席影響官Nicolette Bartlett、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莫冬立、元太科技董事長李政昊,進行「氣候行動者對話」焦點對談。當被問及元太科技在減碳路上遇到的挑戰,李政昊坦言「領導人決心很重要」,畢竟這些會增加工作量,因此他建議要先在實質面提供同仁誘因,設定相關的KPI,並提供資源「照顧好」同仁。李政昊接著說,既然決定要做了,就要把它完成,並從中找到樂趣」,他直言若做的事有意義,才會做得下去,「獲利當然重要,但要追求長遠獲利」,所以將ESG列入目標同樣重要,可能有股東不認同,公司雖無法滿足所有人,但可以先滿足理念相同者。
日期:2024-03-18
淨零碳排已是全球刻不容緩的議題。政府面對此一重要課題,除了不斷推出整合性方案,更必須與產業並肩前行,協助產業取得所需技術、資金與資源,才能共同創造以綠色成長為驅動力的淨零新經濟。
日期:2024-03-18
面對零碳排已是全球趨勢,除了企業導入創新科技之外,工研院也開發永續碳管理平台,與跨領域策略顧問服務,協助企業克服實現淨零的諸多挑戰。
日期: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