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茂通運報關自1974年創立以來,從一間小型空運物流及報關行,到今日成為布局全球、擁有卓越口碑的國際貨物承攬業者,在台灣經濟發展史上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日期:2024-07-11
今周刊編按:美股周三(7/10)全面收紅,台積電(2330)第2季營收創單季新高,也優於財測高標,ADR大漲3.5%。周四(7/11)強漲25元至1070元,再度刷新天價,激勵台股攻上24300點關卡,最高一度來到24346.49點。台股在台積電(2330)及鴻海(2317)等權值股的撐腰下,終場上漲382.95點或 1.6%,收24390.03點,成交值 5569.32億元。
日期:2024-07-11
碳有價時代來臨!環團出身的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認為,政府不該只有管制性工具,卻缺乏經濟誘因,他邀集學界和民間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共同呼籲政府應加大力道投資國內淨零,可參考美國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以下簡稱IRA),引流綠色投資、強化我國於國際供應鏈下之競爭優勢。學者也認為,在國際綠能產業上,想要去除紅色供應鏈的良機,台灣不應錯過。例如台灣固態電池大廠輝能科技(ProLogium)就獲得法國政府補貼15億歐元(約新台幣519億元)打造電動車電池超級工廠。歐盟將在2026年正式課徵碳關稅,台灣將有數千貿易商、製造商將受影響;而台灣的碳費匯率在召開4次審查會後仍卡關,對鋼鐵業者、石化業者等排碳大戶而言,影響比其他產業更大。
日期:2024-07-11
美國總統大選的第一次電視辯論後,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陣營氣勢低迷,《紐約時報》報導拜登正考慮是否退選,遭到白宮強烈駁斥。師大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表示,陣前換將乃兵家大忌,且民主黨目前潛在人選也沒有能過贏過川普。除非拜登自行退選,不然民主黨挺拜登繼續選的機率高。而美國的選舉制度也會讓選舉結果不一定會和總票數一致。路透民調顯示,在多位被外界點名的可能替代人選中,前第一夫人蜜雪兒(前總統歐巴馬的夫人)最有可能擊敗前總統川普。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民調則指出,副總統賀錦麗出馬戰川普勝率比拜登高,但在誤差範圍內。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指出,目前距離大選還有四個月。川普容易失言自爆的特性,讓選舉增加很多變數,拜登若能在民主黨提名大會登場前做好準備,仍有機會把氣勢拉回來。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則從美國總統首場辯論分析,移民議題會是這次美國總統選舉關鍵,美國通膨嚴重,民眾會更在意社福分配和移民問題,加上川普善於簡化問題,甚至用錯假訊息來攻擊,這也是拜登身為執政黨,比較居劣勢的地方。
日期:2024-07-11
央行6/13舉行第二季理監事會議,決議包含進行第六波房市管制政策,包含維持利率不變但調升存款準備率1碼、調降自然人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上限為 6 成」,預估影響最大客群將是換屋族及置產的交屋族。在「新青安」政策備受質疑是變相炒房的輿論壓力下,央行此時打出抑制房市兩支箭是否有成效,引起熱議。
日期:2024-07-11
在美國與埃及的斡旋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哈瑪斯組織的停火談判,似乎有所進展,這對航運股股價帶來頗大衝擊。我們這期針對以巴停火談判以及長榮甫公布的6月營收進行分析。
日期:2024-07-10
今年房市熱絡,建案去化速度極快。營建股獲利王潤隆建設(1808)總經理林暐鈞表示,上半年在桃園龜山A7重劃區推出的「溫莎堡」完銷;插旗台中水湳的「當代首馥」,於5月9日開賣,2個月已熱銷7成。對於今年房市,他表示,看不到未來房市會悲觀或是下跌。「今年下半年,潤隆會將重點放在高雄。」林暐鈞說,「根據我們的市調,對高雄蠻有信心的;高雄是長期比較被忽略的地區,這1~2年在補漲,40幾萬(一坪)不是問題,未來會更貴。」今天(10日)下午潤隆與南霸天京城建設(2524)同步公告,京城以每坪297.64萬,總價13億1184萬2000元,出售五福三路與英雄路,臨近漢神商圈土地440.74坪給潤隆,改寫區域土地單價成交史上次高紀錄。
日期:2024-07-10
投資常常遇到的盲點,講的不是找績優股,因為好公司並不是很難找,問題是怎麼賣股,所以這次要討論的是賣股時機,所謂「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才是師傅!」投資股票也不是永遠都不停損,遇到股票真的不行了,或者有更好的機會時,那麼當然要考量賣股。
日期:2024-07-10
新北、台中從上周至今接連發生3起家庭悲劇,甚至偕子輕生。專家認為,不少父母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資產」,並質疑三重案主要照顧者失業,家中有6歲以下小孩,已有明顯指標,應檢討為何沒列入脆弱家庭?另有心理專家認為,父母有輕生觀念,擔憂孩子無法被好好照顧,才會有此行為。
日期:2024-07-10
在《今周刊》「退休理財大調查」中發現,六成民眾對存夠退休金沒有信心,且愈接近退休年齡,信心更是明顯下降。六、七年級生身為夾心世代,再過數十年就要退休,累積資產急迫性更高,理財規畫更應注重風險分散、多元配置!
日期:202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