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充滿挑戰與轉變的一年。地緣政治衝突未歇,全球經濟幾度深陷迷霧,與此同時,日本告別負利率時代,睽違十七年首度升息,美國在歷經兩年半的高利率環境後,啟動降息。展望明年,AI熱潮方興未艾,當新興科技與經濟動盪交織,企業與投資人又該如何因應與佈局?《今周刊》第三屆「經濟展望論壇」今日(11/22)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諸位講者針對2025年的經濟局勢、投資佈局與產業前景作出評析。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致詞時表示,世界現處一個劇烈變動的時代,許多人都在問明年景氣?全球經濟仍是看待美國總統川普態度,至於台灣, 2024年經濟成長率達4%表現不俗,雖然出口暢旺,但產業差異甚大,例如半導體產業熱、鋼鐵和塑化業就冷;而內需呈現一般穩定並沒有特別突出,展望2025年,大致穩定。經濟部長郭智輝則指出,政府持續推動AI產業創新與應用。「未來將促進百工百業導入AI,打造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4年內將提升製造業導入AI應用的普及率至50%,並培育20萬名AI人才。
日期:2024-11-22
《安永企業家獎》是全球第一個表彰企業家的國際性獎項,臺灣做為安永第一個在大中華推動安永企業家獎的市場,自2005年開辦至今,伴隨經濟市場逐步成長茁壯,也見證經營傳奇典範。今年邁入第20屆的《安永企業家獎》,匯聚上百位傑出領導者信念,引領臺灣產業前行,這股創新力量不斷凝聚發酵,成就無限可能。
日期:2024-11-22
AI晶片巨擘輝達輝達(Nvidia)公布財報,第3季營收與獲利都優於預期,第4季營收的展望也符合期望,然而盤後股價卻是一度跌逾4%。對此,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提出看法,他認為,投資人好像被餵毒,對AI晶片投資癮越來越大,沒有10個百分點的跳動就不夠興奮,「公司越來越難為了」。此外,陸行之也擔心,以後AI熱潮過了之後,也把台積電(2330)拖下水。
日期:2024-11-21
氣候危機就是健康危機。氣候變遷不只造成全球暖化、重大天然災害頻傳,也對全球人類健康造成直接與間接的衝擊。根據《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刺胳針全球健康》期刊文章,全球氣溫每上升1°C,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就增加2.1%;同時,國際勞工組織(ILO)最新報告也指出,氣候異常加劇全球職工的工作風險,全球至少有24億勞工在過熱環境下工作導致危害健康,每年有209萬人因過熱導致疾病或失能,顯示氣候變遷正以各種方式,對人類健康造成嚴峻威脅。
日期:2024-11-20
《今周刊》獨家報導外商投資綠能遭勒索,外商不堪環境惡劣,正加速逃離台灣市場。對此,兼任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週三(11/13)在中常會回應,這個問題政府非常重視,近年來檢調積極打擊犯罪,至今已經查獲多縣市人員涉案,「面對地方政治勢力與黑道勾結,政府決不寬貸!」民進黨發言人吳崢轉述,賴清德在會中對涉及光電弊案的台鹽綠能前董事長陳啟昱喊話,雖然陳啟昱然已經退出民進黨,「我要在此特別呼籲他儘速到案說明,不要逃避、勇於面對司法,期盼也支持司法相關單位全力逮捕到案。」
日期:2024-11-13
(今周刊1456)布局亮點標的、做好風險控管與配置,是「川普二.○」的多頭浪潮下,股市名人與贏家們的共識。《今周刊》訪問六大投資專家,供投資人看清機會與風險。
日期:2024-11-13
科技與醫療結合已不是新題,不過AI興起後智慧醫療朝向更多元化應用,據顧問公司Frost & Sullivan調查,2023年全球數位醫療市場規模達2363億美元, 2028年將達到479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15.1%。為了搶食這塊大餅,科技大廠紛紛佈局。
日期:2024-11-08
全球年度金融財經盛事「世界投資者週聯合論壇」(World Investor Week),於10月7日至9日假台北政大公企中心舉辦為期三天國際性聯合論壇,並以【科技及數位金融、加密資產與永續金融】為本屆核心主題,剖析其如何徹底顛覆傳統金融格局,為投資者帶來更加透明和民主化的投資環境。此次論壇由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攜手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台灣金融分析專業人員協會、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台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台灣期貨交易所以及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等9大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金融組織聯合主辦。
日期:2024-11-08
編按:川普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勝出,再度成為美國總統,台灣應該如何看待?現年75歲的前維吉尼亞州長吉爾摩(James Gilmore),今年5月訪台時表示,川普將會繼續支持台灣,但不論是台灣或其他美國盟邦,都不宜把維護自身利益或保衛本身安全的最大希望,都放在美國身上。吉爾摩曾擔任美國駐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OSCE)大使,他指出,川普在第一任任期的部分作為,被外界視為孤立主義(isolationist)或美國不再挺盟邦。但他認為,川普其實不希望盟國只想「搭便車」或「吃免費的」(free rider)。美國會支持台灣或其他盟邦,但盟邦自己要先努力,自己要變強,美國再來給予經濟或軍事支持。(原文刊登於2024年5月7日,更新於2024年11月8日)
日期:2024-11-08
全球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在新冠疫情後激增,超級細菌已成全人類健康最大隱憂。被美國感染症醫學學會列入超級細菌黑名單的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CRAB),在台灣的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加護病房的個案中,具有CRAB比率竟超過七成,即每十人感染CRAB其中七人在使用現有抗生素治療就面臨很大的困難。事實上,抗藥性細菌感染不是只出現在加護病房,只要進入醫療院所場域接受治療,舉凡人工關節置換、白內障手術、植牙⋯⋯都有可能發生。也因此,抗藥性細菌感染又被稱為「沉默的疫情」(silent pandemic),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全球2019年有一二七萬人因抗藥性細菌感染造成直接死亡。國際藥廠又因無利可圖,使得新型抗生素研發挑戰日益加劇,縱使研發成功,由於台灣對於抗生素的給付機制,使得廠商願意進入台灣市場的意願更低。抗藥性細菌感染根本是國安級的問題,今天不積極處理,明天將更無藥可用。為此,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在2024年10月12日主辦、社團法人感染管制學會、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協辦「2024台灣感染管理高峰會」一起針對細菌抗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以下簡稱AMR)議題進行討論並找出解方,希望促使政府、醫療人員與社會大眾重視並採取行動。
日期: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