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在聯發科,公司健檢時拍了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後,發現有0.5公分大的肺結節。當時醫生判斷有可能是肺癌,叫我3個月後再來拍一次。我很緊張,所以問醫生為何要等3個月?醫生回答我,如果是惡性的,肺結節會長大有變化。那3個月真的是度日如年,每天都在上網看資料。3個月後再拍片,醫生說沒有變化,一年之後再來追蹤就可以。一年後我又去,結節還是維持0.5公分,醫生研判是正常,當時報告還寫著是「良性」。所以我就不再理會,這件事就被我放下,忘了。直到2016年,我去做體檢又有LDCT項目,那時候一拍就說有肺結節,而且那時候已經變成1公分,跟第一次發現時相比,長大一倍。
日期:2021-10-29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目前表示,13輪將開放AZ混打BNT疫苗!因此有民眾棄打第2劑AZ,要混打BNT疫苗。對此,小兒科醫師楊為傑提出論點要民眾「超前思考」,倘若要追加第三劑,那要選擇什麼廠牌?且明年確定有貨的疫苗是「莫德納和高端疫苗」,「台灣明年沒有要買BNT或買不多,那AZ混打BNT的第三劑要選?」
日期:2021-10-25
你是急驚風還是慢郎中?如果你是性急的人,又剛好想減肥,那吃飯的時候就要慢一些了!「吃飯吃的快、瘦得了才怪!」營養師劉怡里表示,看診諮詢的經驗中,10個胖子有9個都有吃飯速度過快的問題。
日期:2021-10-21
慢性病無聲無息,往往被輕忽,卻是最要命的殺手。超過30歲的國人,有12%因它活不過70歲,超過30歲的國人,有12%因它活不過70歲,等於每10人就有1人因為慢性病離世。慢性病是一步步的進程,從出現3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異常徵兆開始,若能嚴加控制管理,未必會發展到嚴重無法自理的情況。
日期:2021-10-15
「我開抗憂鬱劑和抗不安劑給你,先服用一陣子看看。」就診的第一天,我本來抱著僥倖的心態,打算接受心理諮商就好,不吃藥。不過醫生以溫柔卻不失堅定的態度開藥給我,沒人愛吃藥,再說,更沒人會愛吃「精神科的藥」吧。「接受藥物治療之後,等狀態好起來,我們就正式開始心理諮商,你現在這種狀態,就算做了諮商也沒有多大效果。」醫生把人的身體、心理和想法三者之間的關係畫在白紙上,認真說明了好一陣子。
日期:2021-10-01
20211130編按:第11屆總統文化獎於今(30)日頒獎,其中的人道貢獻獎由推動安寧照護數十年的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顧問醫師,也是佛教蓮花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的陳榮基醫師獲得。主辦單位中華文化總會在得獎理由中指出,陳榮基「身為一位神經內科醫師,感受病人因為疾病飽受折磨,從一個醫生的角色,體悟到如果生命無法延續,應該讓病人有尊嚴的離開世界,因此積極推動安寧療護、臨終關懷的倡議與教育,積極投入台灣安寧緩和醫療的推動」。《今周刊》於2021年9月底刊出陳榮基的專訪,以下為專訪內容。
日期:2021-09-29
我適合打哪一種新冠疫苗?」「最近聽到某個藥不錯,適合我吃嗎?」這是新北市永和文林診所醫師謝文進,近期最常被就醫民眾詢問的問題。搭配患者持續看診等健康紀錄,他一一給出最適合對方的診治與健康諮詢。
日期:2021-09-22
慢性病無聲無息,所以往往被輕忽,卻是最要命的殺手。超過30歲的國人,有12%因它活不過70歲;生活無法自理的不健康餘命,也來到新高的8.5年。儘管如此,卻有82%台灣人自認健康!建立病識感,是對抗這個索命殺手的第一步。
日期:2021-09-22
半生在擁擠都市打拼賺錢,讓許多人嚮往退休以後搬到鄉下享受田園風光,不過在選擇退休宅時,要考慮的不光是景觀而已。
日期:2021-09-15
台北市昨日新增1名麥當勞店員確診武漢肺炎(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隨後麥當勞證實為林森三店員工。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13日)表示,該案為一名20幾歲女員工,匡列接觸者包括職場、家人等23人,另有7人自主健康管理,北市也依照實聯制資料發布649封細胞簡訊給曾到過此餐廳的民眾,目前感染源仍不明,但Ct值已達37。
日期:202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