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相提並論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相提並論共有272項結果
傳產

陷入危機的建商、乏人問津的大樓、突然殺出的80後神祕買家… 基泰建設 天價賣樓解密

(今周刊1399)10月4日,基泰建設發布重訊公告基泰忠孝大樓以總價125億元賣掉了,這樁交易刷新今年最貴辦公大樓行情,也讓市場跌破眼鏡。《今周刊》調查發現,基泰忠孝的買家與基泰建設互動密切,這位年輕的神祕買家何以大手筆出手?值此基泰建設工地塌陷善後之際,特別受到關注。

日期:2023-10-11

政治社會

台灣價值不是強權的籌碼!退役少將于北辰細數民主價值…TIA政經講座本周他談「由烏克蘭看台灣」

台灣勵志協會 (Taiwan Inspiration Association,TIA)每週六日舉辦週末政經講座,本週六(9/23)下午2: 30至5: 00邀請雲林科大財金系教授鄭政秉,主講「由烏克蘭看台灣-何以烏克蘭可以帶給台灣巨大啟示」。雲林科大財金系教授鄭政秉為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專研產業經濟、財務計量、中國經濟。經歷包括勞動力發展署諮詢與審核委員、《思與言》雜誌總編輯、連江縣政府縣政顧問等,鄭政秉更在今年7月探訪戰火下的烏克蘭。

日期:2023-09-18

教育

「老公的尊嚴難道不值2萬元?」賴佩霞:對另一半發火前先想清楚,感情比脾氣更重要

調查顯示,大約5年,性欲就會慢慢銳減,如何維繫親密關係的品質……曾經有過一次失敗婚姻的賴佩霞,花了多年心血,從心理學、關係療癒、心靈成長、修行靜心中,汲取精進,並實際運用在她與現在另一半的相識、相戀、相處上,經歷數10年,他們的親密關係不僅越陳越香,更是時刻閃亮,羨煞諸親好友!

日期:2023-09-14

科技

AI 與藝術:革命或新生?

如果把 AI看作工具,比較人類的能力、成本與生產力,會悲觀地認為人類終將被取代,但若把 AI看成典範轉移,或許會讓人們創作、欣賞、販售藝術的形式,有更多的可能性。

日期:2023-09-13

職場

不懂放權就自己做到死!第一次當總經理就失敗告白:容錯率最低的我,為何最後犯下所有錯誤?

放權和試錯的方法論來自我對生物態和複雜體系內容的思考。

日期:2023-08-28

政治社會

「兩岸」與「中台」的差別?日本資深記者野島剛:觀察這點,竟能隱約了解政治立場

「兩岸」與「中台」的差別?語言非常重要。所有概念都透過語言表現而變得可視化。沒有被表現出來的事物無法認知,因此相當於不存在。所以翻譯就變得非常重要。A地區所沒有的B地區的概念,必須翻譯成A地區的人也能懂的語言。而創造新的詞彙需要想像力,所以翻譯的工作非常具有創造性。

日期:2023-08-25

政治社會

中國對香港的干預增強,台灣的「脫中」趨勢則一口氣加深

從「錯身而過」到「彼此共鳴」我從二○一四年左右,就開始思考是否應該透過台灣及香港,去理解現在的中國。該年,台灣的「太陽花學運」與香港的「雨傘運動」相繼發生,民眾試圖阻止中國影響力滲透的行動浮上檯面。

日期:2023-08-25

健康

衛教篇》台灣成人每三人就有一人血糖過高 為什麼?怎麼治?會好嗎? 專家解答診間糖尿病三問

2023.08.22今周刊編按:糖尿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6位,僅2022年就有逾1.2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據國健署統計,目前全國有超過250萬名患者,且每年持續增加2.5萬人。糖尿病危害國人健康至深,但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發現,台灣未診斷糖尿病標準化盛行率約1%上下,估計約22萬人不知道自己罹病,提醒民眾若空腹血糖值大於100,就應有警覺心。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鍾仁華團隊,利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6萬多名成人資料串接健保資料庫發現,2012年至2020年未診斷糖尿病標準化盛行率約在1%上下,若以全國約2200萬成人估算,1%相當於22萬人。研究團隊並彙整7大重要風險因子,包含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BMI)、腰臀比、糖尿病家族史、教育程度、嚼檳榔等。糖尿病就像隱形殺手,早期不容易察覺,但高血糖卻會對全身帶來傷害,併發症更令人害怕,千萬別讓迷思與誤解耽誤了治療。(原文刊載於2023/04/26,更新時間為2023/08/22)

日期:2023-08-22

政治社會

台灣未準備好抗中?回覆政治學老教授的一封信:三分之一台灣人堅定意志,就能成大事

一位台灣的政治學老教授意興豐發寫了三封信給我,展現他的科學懷疑主義的卓見。其中他也「合理的」懷疑烏克蘭人民的持久抗戰意志,乃至台灣人民的維護民主自由的決心。

日期:2023-08-10

職場

我對公司貢獻這麼多,為何薪水和摸魚同事差不多?經濟學告訴你:不要誤以為「努力就能得到高薪」

「為什麼我已經這麼努力了,薪水卻沒有升上來?」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公司對自己不夠肯定」或是「勞動者被壓榨」。還有,每當媒體上討論起「貧困問題」,就會出現「這個人付出這麼多勞力,薪水卻那麼少,分明是受到社會霸凌的可憐人」這樣的描寫,但這種報導其實是基於「努力就能得到高薪」的錯誤觀念。

日期:2023-08-07